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教学目标:1、能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进一步感受古典白话文的特点。2、抓住课文中刻画王熙凤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王熙凤的性格特点。3、通过阅读欣赏、拓展延伸,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二、教学重点:读通课文,通过课文中的相关描写感受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王熙凤语言的言外之意。三、课前准备:1、准备与本文相关背景的资料。2、剪辑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片段。四、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整体感知课文特点,了解学情: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22人物描写一组”,请你们粗粗浏览一下,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分别有哪几个主要人物?2、初识〈〈红楼梦〉〉,理清课文中的人物关系。(二)揭题导入,初读课文:重在读准、读通,进行必要的正音及断句。(三)初识王熙凤,观其形。1、出示语段: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⑴学生自由练读。⑵指读。重点指导学生断句,并作必要讲解。引导学生读出语言的节奏美。⑶了解内容,了解词句结构特点。⑷交流读后感受。2出示语句: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稍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⑴自由读一读,借助注释想像王熙凤的样子。⑵说说看读了这几句话,王熙凤给你怎么样的感觉。⑶小结:是啊,“粉面含春威不露”,美丽、温和中带着几分威严。这就是王熙凤带给我们的感觉。(四)再识王熙凤,听其言。1、小结写法:在第一段中,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王熙凤的穿着和容貌,其实说到人物性格的刻画,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描写也是种重要的方法。2、生自读,划找人物语言,概括说说王熙凤话里的多方面内容。3、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转悲为喜”这个表示神态的词突破难点,感悟王熙凤的言外之意。夸赞、同情、关心中迎合贾母对黛玉母女的喜爱;自责中掩饰自己的过失——不该再提伤心之事,感叹其变化之快。4、小结:这番言语中,你又见识到一个怎么样的王熙凤?(五)总结写法,拓展延伸1、作者通过装束、容貌、语言、神态的细细描摩把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展现在每一个读者面前。教材中把它归入人物描写一组,正是要我们体味大家的笔法。2.欣赏电视剧片段,要求:通过欣赏电视剧,你还发现了读课文时没有发现的特点?(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选段,约2分钟。)感觉怎样?精彩的电视剧,源于曹雪芹高超的语言艺术和精彩的描写,演员们为了演好这部经典,曾经深入钻研《红楼梦》长达三年时间。我们还是回到原著去细细品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