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扁平苔藓临床途径()一、口腔扁平苔藓临床途径原则门诊流程(一)合用对象第一诊疗为口腔扁平苔藓(ICD-10:L43)。行药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二)诊疗根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1.各年纪均可发病,多见于中年女性。2.病损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可有对称性,颊黏膜最常见。3.病损由白色丘疹排列网状、树枝状、环状成条纹或斑块等,可伴有基底黏膜充血、糜烂。4.可同时伴有全身皮肤损害,多发生于四肢和躯干,为扁平多角紫红色丘疹,有瘙痒;亦可出现指(趾)甲病损。5.病损部位活体组织检查可见扁平苔藓组织病理学变化。(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经临床和(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上述诊疗根据,患者本人规定并自愿接受治疗,无药品治疗的禁忌证。1.局部治疗(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洁治、调牙合。(2)局部消毒防腐药品。(3)镇痛药品。(4)局部免疫治疗。(5)去除角化病损药品。(6)物理治疗。2.全身治疗(1)免疫治疗。(2)去角化治疗。3.中医中药治疗。4.卫生宣传教育。(四)进入途径原则1.第一诊疗必须符合ICD-10:L43口腔扁平苔藓(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含有其它疾病诊疗,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解决也不影响第一诊疗的临床途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途径。(五)首诊1.必须询问的病史(1)本病在口腔黏膜发生、发展、诊治的状况。(2)精神创伤史。(3)皮肤病损、外阴部病损、指(趾)甲病损等病史。(4)烟酒史、进食刺激食物状况。(5)与本病有关的全身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胃肠道疾病和甲状腺疾病等。2.必需的临床检查:口腔黏膜病损的检查。3.必需的实验室检查项目:血常规。4.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临床检查项目(1)口腔黏膜以外的口腔科临床检查。(2)皮肤病损的检查。5.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实验室检查项目(1)病损活体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检查。(2)病损活体组织的直接免疫荧光检查。(3)血生化、肝肾功效、免疫功效,HBV,HCV,甲状腺功效等项目的检查。(六)药品的选择与治疗时机1.局部治疗(1)去除多个机械化学等刺激因素:去除牙垢牙石,保持口腔卫生;调节咬及去除不良修复因素。(2)局部抗炎治疗。(3)局部免疫治疗,视状况而定:①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②局部使用其它免疫制剂。(4)局部去除角化病损的治疗,视状况而定。(5)物理治疗。2.全身治疗(1)免疫治疗,视病情而定:①糖皮质激素;②其它免疫制剂。(2)去角化的治疗,视病情而定。3.中医中药治疗。4.心理卫生宣传教育。(七)疗效原则1.有效:症状和病损完全消失,黏膜恢复正常;或症状减轻,病损部位充血和糜烂缩小或消失,白色条纹范畴缩小或变浅。2.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病损部位原有充血、糜烂未缩小。(八)防止1.调理精神情绪,减轻心理压力,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戒烟酒。2.本病可能发生癌变,应当主动治疗长久糜烂不愈的病损,避免或减少癌变的发生。3.定时随访。(九)变异及因素分析1.口腔内存在大面积长久(>2个月)糜烂不愈的重症型病变。2.伴有皮肤损害者。3.口腔内存在金属充填体、修复体者。4.伴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5.治疗前后或过程中出现口腔感染等并发症者。6.治疗后出现药品不良反映者。7.病情发展为癌者。8.出现变异状况必要时需要进行有关的检查(血液检查、唾液检查、免疫功效检查、X线检查、口腔局部涂片或活体组织检查、全身其它系统检查等)、诊疗和治疗以及有关学科会诊。二、口腔扁平苔藓(不伴有并发症)临床途径表单合用对象:第一诊疗为口腔扁平苔藓(不伴有并发症)(ICD-10:L43)患者姓名:性别:年纪:门诊号:初诊日期:年月日复诊日期:年月日时间首诊复诊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完毕病历书写□完毕初步的病情评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