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交接制度工程建设质量是在施工工序中形成的,而不是在工序质量检查过程中得来的。为了把工程建设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被动控制,转向事中控制、事前主动控制,达成防止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确保各工序的质量,进而达成控制工程建设整体质量的目的。1、概述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互有关联、互相制约的工序构成的,各施工工序的质量是形成建设整体质量的基础,工序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要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首先必须控制形成工程建设项目整体的各施工工序质量。工序质量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的人力、材料、机械和办法的质量与否符合施工条件的规定;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完毕的工程产品与否达成工程建设的原则规定。工序质量的控制,也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通过对工序质量的控制,达成控制整个工程建设质量的目的。2、工序质量的控制内容2.1严格按照设计原则和规范施工工程设计和规范是工程建设中各工序的控制原则,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同意的工程设计和有关规范进行,编写具体的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和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条件。2.2控制工序的质量影响工序活动条件的因素诸多,对工序活动质量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别,其中,人力材料、机械、施工办法是影响工序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始终处在参建设各方的控制之中,确保投入工序产品的质量避免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才干确保工程建设中各工序质量的正常、稳定。2.3及时检查工序质量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与否原则的尺度,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检查、检查工作,对形成工序质量的状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及时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及时组织由参建各方构成的联合检查小组,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工序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发现质量问题,责成有关单位限期进行整治,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规定。3、设立质量控制点为了确保工序质量,需要控制的核心部位、单薄环节即为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根据各工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程度、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拟定。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状况,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全方面分析、比较,预估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造成质量隐患的因素,针对这些状况,设立质量控制点提出防止质量问题出现的方法,达成对工程建设质量预控的目的。3.1人人是直接参加工程施工的操作者、指挥者和管理者,直接或间接参加工程项目建设的人员都将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作为控制对象的人,在施工过程中,要充足调动其主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避免由于人的失误造成的质量问题,特别是某些重点工序和核心部位,要严格控制人的行为,确保参加人员的工作质量,以此确保各工序的质量为此,工程建设前,对直接或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人员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化参加人员的质量意识,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健全岗位责任制,根据工程的具体状况、特点进行岗前培训,分辨人的组织能力、责任心、技术水平、施工经验等综合因素,控制人的使用,高素质的施工人员能够确保工序施工的高质量。3.2材料材料的质量是形成工程建设内在质量的重要因素,材料质量不合格,工程项目的质量不可能符合规定。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用于工程建设的多个材料,要严把进料关,土料、、石料、砼预制件等材料进场前,必须通过质检部门检查,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及时对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进行质量检查、控制,对钢筋、水泥等材料的寄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并对质量跟踪进行检查,确保材料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规定。对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严格把关,对的合理的使用材料,避免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建设中。3.3机械机械是形成工程建设质量的外部手段,对投入工程运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要根据不同的工艺和技术规定,合理选择,对的使用。及时对施工机械进行维修、保养,健全人机固定制度、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