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检修规程2.检修周期与内容2.1检修周期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安排压力容器的外部检查及内外部检查,根据检查成果,结合装置检修拟定检修周期,普通为3~6年。2.2检修内容2.2.1定时检查时拟定返修的项目。2.2.2筒体、封头与对接焊缝。2.2.3接管与角焊缝2.2.4内构件2.2.5防腐层、保温层2.2.6衬里层、堆焊层2.2.7密封面、密封元件及紧固螺栓2.2.8基础及地脚螺栓2.2.9支承、支座及附属构造2.2.10安全附件2.2.11检修期间检查发现需要检修的其它项目3.检修与质量原则3.1检修前准备3.1.1备齐图纸和技术资料,必要时编写施工方案3.1.2备齐机具、量具、材料和劳动保护用品3.1.3施工现场符合有关安全规定3.2检查内容3.2.1检查以宏观检查、壁厚测定、内表面检测为主,必要时可采用其它无损检测办法3.2.2根据腐蚀机理和使用状况检查压力容器本体、对接焊缝、接管角焊缝有无裂纹、变形、鼓包及泄漏等。对应力集中部位、汽液相交界处、变形部位、异钢种焊接部位、补焊区、工卡具焊迹、电弧损伤处应重点检查3.2.3检查内外表面的腐蚀和机械损伤3.2.4检查构造及几何构造与否符合规定3.2.5检查壁厚与否减薄厚度测定点的位置,普通选择下列部位3.2.5.1液位经常波动部位3.2.5.2易腐蚀冲蚀部位3.2.5.3制造成型时,壁厚减薄部位和使用中易产生变形的部位3.2.5.4表面缺点检查时,发现的可疑部位3.2.5.5接管部位3.2.6检查焊缝有无埋藏缺点3.2.7检查材质与否符合规定3.2.8检查法兰密封面有无裂纹3.2.9检查紧固螺栓的完好状况,对重复使用的螺栓应逐个清洗,检查其损伤状况,必要时进行表面无损检测。应重点检查螺纹及过渡部位有无环向裂纹。3.2.10检查支承或支座的损坏,大型容器的基础下沉、倾斜及开裂。3.2.11检查保温层隔热层、衬里有无破损,堆焊层有无剥离3.2.12检查安全附件与否敏捷,可靠3.2.13各类压力容器重点检查部位及内容3.2.13.1冷换设备检查部位重要有管板、管箱、换热管、折流板、壳体、防冲板、小浮头盖、接管及联接法兰等。重点检查下列部位:a.易发生冲蚀、汽蚀的管程热流入口的管端,易发生缝隙腐蚀的壳程管板和易发生冲蚀的壳程入和出口;b.容易产生坑蚀、缝隙腐蚀和应力腐蚀的管板和换热管管段;c.介质流向变化部位,如换热设备的入口处、防冲挡板、折流板处的壳体及套管换热器的U形弯头等;d.检查壳体应力集中处与否有裂纹;e.检查换热管及法兰密封面;f.可能发生腐蚀及变形的内件(塔盘、梁、分派板及集油箱等);g.破沫器、破沫网、分布器、涡流器和加热器等内件;h.接管部位;i.检查金属衬里有无腐蚀、裂纹、局部鼓包或凹陷;3.2.13.3反映器重点检查下列部位:a.检查反映器对接焊缝、接管角焊缝、支持圈凸台有无裂纹;b.检查法兰密封槽有无裂纹;c.检查冷壁反映器衬里有无脱落、孔洞、裂纹、麻点及疏松等;d.检查热壁反映器堆焊层有无表面裂纹、层下裂纹及剥离;e.检查重复使用的紧固螺栓有无裂纹;f.检查支撑梁、分派器泡罩及热电偶套管有无裂纹等;g.检查其它内构件。3.3修理与质量原则3.3.1普通规定3.3.1.1对于特殊的生产工艺过程.需要带温带压紧固螺栓或出现紧急泄漏需进行带压堵漏时,使用单位必须按设计规定制订有效的操作规定和防护方法,作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并持证操作,并经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同意。在实际操作时使用单位安全部门应派人进行现场监督。3.3.1.2从事压力容器修理和技术改造的单位必须是已获得对应的制造资格的单位或者是经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审查同意的单位。压力容器的重大修理或改造方案应经原设计单位或含有对应资格的设计单位同意并报施工所在地的地、市级安全监察机构审查备案。修理或改造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修理或都改造后的图样、施工质量证明文献等技术资料。压力容器经修理或改造后,必须确保其构造和强度满足安全使用规定。3.3.1.3采用焊接办法对压力容器进行修理或改造时,普通应采用挖补或更换,不应采用贴补办法,且应符合下列规定:a.压力容器的挖补、更换筒节及焊后热解决待技术规定,应参考对应制造技术规范,制订施工方案及适合于使用的技术规定焊接工艺应有经焊接技术负责人同意;b.焊缝同一部队闰(接焊补的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