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防止与方法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既不涉及因暴饮暴食而引发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囊虫病),也不涉及因一次大量或长久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发的以慢性毒害为重要特性(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疾病。食物中毒的特性:1、来势凶猛,发病集中。经常是发病忽然,发病人数多,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上千人。2、潜伏期根据中毒种类的不同可从数分钟到数十小时,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病人在进食后经2-24小时内发病,普通化学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长。3、病人的症状体现类似。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人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但根据进食有毒物质的多少及中毒者的体质强弱,症状的轻重会有所不同。4、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停止进食有毒食品,发病很快停止。5、中毒患者有共同的饮食就餐史,病人往往均进食了同一种有毒食品而发病,未进食者不发病。6、细菌性食物中毒季节性较明显,东北地区7—9月份气温较高,适宜细菌生长繁殖,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大部分的化学性食物中毒和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季节性不明显。食物中毒有哪些类型?从致病因素看,常见的有下列几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发的急性中毒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气候炎热的季节发生较为频繁。首先是由于细菌在温度较高时繁殖快,另首先人们在气温高时进食较多的生冷食品,并且高温使人抵抗力减低,易于发病。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体现为一种家庭或一种集体中多人发病,但也可单个人发病。能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细菌有许多个,几乎全部的食品都有被细菌污染的可能。2、动物性食物中毒,是指食入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食品引发的中毒。如:吃河豚鱼中毒。河豚鱼中毒者若急救不及时,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由于河豚鱼的毒性非常激烈,中毒后的死亡率非常高,因此千万莫吃河豚鱼。3、植物性食物中毒,是指因误食有毒植物引发的中毒。如:野蘑菇中毒。蘑菇也称蕈类,属真菌植物,有些野蘑菇有毒,吃了后来可引发中毒甚至死亡,称为毒蘑菇中毒。4、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食品引发的中毒。如:(1)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与食盐同样为白色透明的晶体,带有咸味,易溶于水。贮存过久的蔬菜或放置过久的剩菜,菜里的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就会转化为亚硝酸盐,另外,腌制很快的蔬菜里也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当人摄入亚硝酸盐超出0.2克时,就会发生中毒症状,超出3克会造成死亡。(2)其它化学性食物中毒。近年来,有许多不法商贩,为了以次充好,牟取暴利,不惜在食品中添加许多严禁使用的化学物质,如为使大米外观美丽,用石蜡涂抹;为使火腿色泽鲜艳,“保质期”长,用福尔马林浸泡;为使咸鸭蛋蛋黄诱人,用了苏丹红;为使牛奶、鸡蛋、鱼虾蛋白质含量变高,添加三聚氰胺。这些人为的在食品中添加的化学品,往往会造成大面积人员食物中毒。如何防止食物中毒:近年来,不时的能在媒体上看到某些有关各类食物中毒事件的报道。轻者致伤、重者致命。其实诸多食物中毒事件都是人为造成的,只有我们掌握一定的防止知识和应急本领,就会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防止食物中毒的重要方法是注意个人卫生及食品卫生。防止食物中毒要把好“七关”:1、把好食品采购关。购置肉类瓜果时要注意其质量,在正规市场购置质量合格的食品或原料。2、把好食品保管关。临时不吃的肉、菜要及时加工后放入冰箱;生熟食品要分开寄存,并尽量减少食品在冰箱中寄存的数量和时间;米、面、干菜、水果等要妥善保存,严防发霉、腐烂、变质,避免老鼠、蟑螂等咬食污染。3、把好烹调制作关。饭菜一定要充足加热煮熟;做生熟食品的刀、砧板、容器要分开;隔夜食品及豆制品要加热煮熟后食用;蔬菜在洗净后要浸泡15分钟,方可烹调食用;凉拌菜需加入食醋,醋可杀死某些细菌。4、把好餐具消毒关。锅、碗、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