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定制市场分析报告1.行业趋势1.1服装定制规模趋势服装定制市场消费层次丰富,无论是对特殊消费者的个体差异的尊重,还是企业家、商界精英对得体穿着的需求,社交场合的需求,婚庆着装需求,或是职业的不同需要,这写不同层次、层面的需求共同勾勒出一个层次丰富,具有特色的中国服装定制市场。目前中国服装定制市场的业务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数据来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服装定制市场发展现状及市场评估报告):1)国外品牌为主的高端定制业务,如杰尼亚等;2)以小批量制作为主的个人工作室;3)以团购定制为主的本土定制业务,如乔治白等。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服装定制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16年中国服装定制市场规模达到1022亿元,同比增长18.01%。预测到2017年中国服装定制市场规模达到1226亿元。可见中国服装定制市场已达到了千亿规模,且预计2017-2022年市场规模逐年攀升,市场容量不断增大图1图2目前对于国内很多传统的服装生产企业,早已将量身服装定制业务作为公司的盈利点之一,比如报喜鸟、乔治白等企业已经改造了生产线,建立智能化生产平台,数据显示,2015年1-6月报喜鸟个性化定制服装实现同比50%左右的增长。另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2017年6月15—16日由中国服装协会联合浙江省经信委、绍兴市柯桥区政府举办的中国服装定制高峰论坛暨浙江省时尚产业联合会成立大会上曾强调:“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将是服装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我国也将从政府层面推动相关技术发展,制定服装测量标准、人体数据库建设标准等,使技术与时尚无缝对接。”《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培育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定位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大规模定制未来发展趋势体现为:定制流程模块化、定制场景虚拟化、全品类定制平台化、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一体化。其创新重点和关键环节包括:制定服装测量方法标准,推动人体数据库建设和服装号型标准制定,提高三维人体测量、服装3D可视化及模拟技术的精准性和实用化。建设消费者与生产企业信息交互平台、产业链协同供应平台,在服装家纺行业推广个性化定制和批量定制,直接对接消费需求,用工业化手段生产个性化产品。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是最能表征供给侧与需求侧、技术与时尚无缝对接的前沿领域。未来,应动态跟踪消费需求变化,厘清并加速落地服装产业大规模定制的创新重点和关键环节,从生产与消费环节实现双向驱动,在规模化定制与个性化审美之间寻求有效平衡。1.2服装定制行业发展趋势(1)快定制如何让服装定制更适应时代的快节奏?从寻找时尚面料到开发样衣,从顾客看样下单到帮助客户选型号,从工业化生产到退货,以快制胜,这样既可以保证品质,又提高效率还降低成本。中国男装品牌雅戈尔之所以能够为零星散客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秘诀便是量身定制系统,有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西服变体图形60余种,主要样板50多个,规格500多档。把顾客量体数据输入电脑后,仅几秒钟便可自动生成符合本人体形的样板,同步割出纸样每份定单处理不到2分钟,堪称方便快捷。(2)大规模定制一旦“服装快定制”达到工业化量产,就可以做“大规模定制”了。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Levis牛仔裤便是“大规模定制”的一个很好的案例。Levis公司向顾客提供多达近千种不同款式、花色的牛仔裤,顾客只需多花10美元,就可根据腰围等个人尺寸在流水线上定制。正是这种量身定制的服务,保证了顾客获得称心如意的牛仔裤,公司的营业额上升了近三成,经营成本大幅降低。(3)内衣定制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成熟,对舒适度的追求,以及更高的精神追求,内衣定制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因为它在满足物质消费的同时,更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消费,而目前研发出的3D人体扫描仪能够快速精确地测量出三围,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作品,无疑是内衣定制的极大优势。2015年成立的AtoG品牌,该品牌瞄准了千亿级的高端市场,将用户身材数据人体工学、数学、力学模型相结合,真正实现量体裁衣。(4)与“互联网+”结合在“互联网+”浪潮影响下,不少线上线下服装企业纷纷以“C2M”为经营模式,进军小批量服装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