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的难懂的句子。•(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章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5题)【高考回放】•(1)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解题分析:作者在描写了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后的一段议论,分两个层次,一是大西北充满悲壮,一是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坚强,学会坚强。分析“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一句,所谓“长不大”是指没有成熟、没有大西北的精神品格,“长大”指有了这些品格。其答案: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2)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解题分析:这段通过大西北、南方的对比,表现北方有高阔天空、茁壮的生命绿洲等。由此推断作者认为南方没有北方的这种粗犷。答案: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1、关于句子的含义,要学会:•第二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第一要注意从本句入手,注意句关键词,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P28•“一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二想到”是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三想到”是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这时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相关段落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2008年高考全国卷一)答题思路•抓住戈壁滩中的“绿色海洋”,这是一个比喻句,比喻句的功能是把话说得更形象生动,更具体可感。海洋给人的感觉宽广深邃,绿色给人以生机,而我从平沙千里、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一下子走进林带,自然会感觉反差巨大,眼前以亮,格外惊喜。•参考答案: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产生了惊喜之感。•2、关于句子的作用,应该注意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思考:•(1)联系本句的含义。•(2)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3)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4)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例如:•比喻的作用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