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2011-11-0117:45浏览53次评论0条发表评论(适用于专业)课程编码:学时:36学分:2开课学期:第学期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先修课程:无教学手段:课堂讲课、自学、辅导答疑及实验实践。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各种内外因素,并能制定相应的体育保健措施。2、了解并掌握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训练水平的评定方法,为合理安排、组织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医务监督。3、掌握常见运动性伤病的病因、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4、掌握按摩的基本知识、手法和应用;医疗体育的基本知识、手段和应用。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具有自我监督和在教学、训练中进行医务监督的能力,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身体特点,合理组织体育教学与训练,为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绪言(一)目的要求:熟悉并掌握体育保健学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与学习体育保健学的方法和要求。(二)教学内容:1、体育保健学的意义2、研究体育保健学的目的3、体育保健学的任务4、体育保健学的内容(三)重点、难点:体育保健学学科概念、任务、内容。学习体育保健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学习方法和要求”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正确树立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对立统一观点;局部与整体、先天与后天、机体与外环境的对立统一观点。第一章健康概述(一)目的要求:使学生队健康有一个全面了解和认识,能够分析影响健康的基本因素。(二)主要内容:1、现代健康观2、现代体育健康观3、运动队个体健康的影响(三)重点、难点:现代健康观。第二章运动与环境(一)目的要求:了解并掌握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及运动建筑设备卫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二)主要内容:1、体育锻炼卫生2、环境对人体及运动能力的影响3、运动建筑设备卫生(三)重点、难点: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高原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第三章运动与营养(一)目的要求:熟悉人体所需六类营养素的营养功用和供给量;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和测定方法;运动员的合理营养;比赛期间的营养和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二)主要内容:1、基础营养2、健康膳食指导3、营养、健身运动与慢性病4、运动员营养(三)重点、难点:营养素的概念、热能的概念、平衡膳食、运动员的合理营养,蛋白质及糖的作用、人体的热能消耗、平衡膳食的概念。第四章运动与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一)目的要求:了解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促进健康的主要途径,也是预防现代各种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二)主要内容:1、健康与行为和生活方式2、促进健康的积极生活方式—合理的体育运动3、体育行为与心理健康(三)重点、难点: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第五章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一)目的要求:了解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身心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变化规律,掌握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一般与特殊的体育卫生要求。(二)主要内容:1、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2、女子的体育卫生3、中年人的体育卫生4、老年人的体育卫生(三)重点、难点:儿童少年的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特殊体育卫生要求。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依据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提出的儿童少年体育卫生要求;女子及中老年锻炼的特殊体育卫生要求。第六章体格检查(一)目的要求:了解人体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的变化规律,为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创造良好的条件。掌握体格检查的目的、意义和体格检查的形式、内容及体格检查过程中常见几种异常现象的医学分析。(二)主要内容:1、体格检查的方法2、体格检查的内容3、体格检查的形式4、检查中几个问题的医学分析(三)重点、难点:体格检查的形式和内容,体格检查过程中常见几种异常现象的医学分析。第七章运动性疲劳(一)目的要求: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