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络知识活用方法轻松迎考——简谈高考数学1.自主命题的意义体现教育进步,推进素质教育——数学体现教育公平,考虑区域发展体现教育竞争,缩小客观差距2.自主命题的方方面面2.1队伍建设2.2命题的起点2.3一个误区2.4命题的难度与试卷设计的考虑2.1队伍建设数学家——高校数学教育专家优秀中学教师(教研员)2.2命题的起点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能力要求——方法与思维一2.3一个误区我会是命题者?眼中的分数150?2.4命题的难度与试卷设计的考虑国家考试中心的要求0.55结构体现60:40:30:203高考数学的特点3.1易3.2活3.3新3.1易“易”,就是立足于基本定义、公式和基本性质来编制题目,它们所占分值约为50~60分。这些题目是课本上的例题或习题的简单改编高考数学试题具有如下三个特征:一是努力体现国家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二是坚持了“重基础,出活题,考能力”的命题原则三是坚持了数学应用的考查。这三个特征体现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之中,表现为“易,活,新”的基本特点。如2005年全国卷I第14题就是课本《数学(第二册下B)》(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14页第5题改编的;2005年江苏卷第19题,就是课本《数学(第二册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86页参考例题例1等等。易0603001.doc3.2活“活”,就是立足于知识网络结构的“活性”知识点编制题目,它们所占分值约为60~80分。因这些知识点都是若干数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因而解题思路多样,从而考查的知识面宽,充分体现了能力的要求。如2005年上海卷第16题就是依据函数图像这个“活性”知识点,联结了图像变换、方程根、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充要条件、数形结合、筛选法等;2004年江苏卷第11题,也是依据函数图像这个“活性”知识点,联结了反函数以及它们的图像特点,并运用了平面几何知识和解析几何工具等,这就必然出现了多条解题思路,或由代数化为几何问题得结果,或化为解析几何得结果,等等。活0603001.doc3.3新“新”,就是依据于原有的知识、思想方法,或推陈出新,或更新包装目的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是否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进而体现高考数学为高校选拔优秀苗子的功能。如2005年全国卷III第12题,则把对应关系与数进制结合在一起,而出新为简单运算下的类比题;2005年上海卷理工农医类第12题(文史类第16题),则是将排列知识及类比方法贯穿于新的“介体”即数阵定义之中。2004年江苏卷第13题就是推陈于课本《数学(第一册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17页第13题,而出新为此题的逆命题;新0603001.doc2004年江苏卷第19题将不等式组、线性规划与解析几何等知识的“综合联体”,赋予时代色彩,用项目投资加以包装,而成为一道应用题;新0603002.doc2005年江苏卷第12题用立体几何知识来包装排列与组合的“综合联体”,而成为新颖的、具有考查创新意识的应用题。新0603003.doc4高考数学试题设计的倾向4.1命题的感悟4.2基本倾向4.3试题演义4.1命题的感悟命题意向:能力为中心,知识为平台,方法为通道充分展现:“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观念(思想);实现“三基”要求:基本知识要熟,基本方法要活,基本观念要有。逐步促进第一个学习水平层次的完整实现*****学习者的三个水平层次:浅变——活而灵变通——巧而智通长——广而新考查数学思想的力度逐渐加大,即由渗透到具有到运用。****要想调整学习者,从不可意识的知识的狭窄地带里钻出来,就需要让他们感知到思想方法的“轻松”压力、轻松思考、轻松进步的价值。高考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猜想、论证;运动变化;有限与无限逼近;精确与非精确(估计),简单与统一。基本的、元思想方法:转化;特殊与一般。知识的“一体化”*******出现二怪现象:一怪者,认为界定知识的运用范围,人为割裂知识的内在联系,甚至认为初中的知识不考,或不应该考到。二怪者,高中知识与大学何干,与数学的发展何干,则必“用眼迷茫”,明知要考的思想方法,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