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亲和力调研报告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总结历史上战争胜负的规律时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人心的向背”。一代明君李世民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中醒悟:“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现代领导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但有能力并不都能成为好领导,更不能代表成功。其根本差别不全在于领导水平的高低,而在于是否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戴。成就事业需要凝心聚力、众志成城,需要领导者自身成为一块具有吸引力的磁铁,以及围绕磁核形成的强大磁场。这就是本文试图论述的亲和力。一、亲和力是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的结晶亲和力就是以领导者个人为载体,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联系和带动周围群众,向四周辐射而产生的影响力和组织效能,从而在部属和群众中产生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拥戴。亲和力是单位形象和团队精神人格化的代表,是领导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在体现,是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的独特形式,是领导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亲和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亲和力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与亲民思想互为因果、互相依存。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民本观由来以久,最终成为诸子百家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及历代政治家追求和实践的目标之一。亲民、爱民、民为贵的朴实亲和思想以及与之关联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伦理基础和治国安邦之策,历代开明的帝王以此为鉴戒者大多政通人和、清明盛世,与此相违背者则民怨沸腾,社稷不保。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的“天下为公”,“民族、民权、民生”等“三民”主义思想,凝聚了中华民族亿万同胞,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旗帜,也源出于此。亲和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执政的80多年间,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始终如一的宗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一以贯之、初衷不改。“立党为公、第1页共6页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鞠躬尽粹,死而后己”,成为新一代领导人和全体共产党员共同的追求。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成为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的先锋队,这种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其他任何政党不能取代的,这种亲和力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形成的互信互爱和优良品德。亲和力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现代理念。人类社会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历经多次社会化分工以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但人们仍然能够联系在一起,同生共存,并逐渐产生了全新的管理理念——人性化管理,成就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家,维系这种关系靠的也是亲和力。媒体披露,排名全球500强前列的英国壳牌集团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倾听对方意见,并把不同意见综合成大家比较满意的结果,从而成为领导者跨越自己、影响他人的力量。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认为,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个性各异,与这些独特的个人交往必须倾注满腔的热忱和诚意,惟有自己表现出坦荡和真切的品质,对方才能相信自己。在这里,亲和力已不仅仅是个人品德和领导艺术,而是现代管理理念和成功之路。二、亲和力在领导艺术中占有独特位置古往今来,人们习惯于把天时、地利、人和视为事业成功的三要素,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明显处于首要位置。三国时期的政治家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中,与“三顾频繁天下计”的刘备纵论天下大势,尽管当时的刘备兵微将寡,但断定三分天下有其一,其依据就是处于汉室宗亲地位的刘备拥有人和优势。在现代行政管理实践中,人和因素同样十分重要,亲和力在领导艺术中起码可以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加强班子团结的固化剂。凝心聚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新时期各级领导班子的共同愿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既是普通的道理,也是普遍的要求。但是达成团结的目标光凭道理不行,光凭愿望更不行,第2页共6页关键在于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领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