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春秋笔法导入新课•春秋时的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盾,他明明没有参与谋杀国王晋灵公的叛逆行动,满朝文武都可以证明他的清白,但是晋国的史官董狐却在朝堂之上,在文武朝臣面前,竟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作为史官,我已经写下‘晋赵盾弑其君’。‛此言一出,赵盾有冤难言,文武百官也爱莫能助,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要看看这千古奇冤倒底是怎么回事。晋灵公不君《左传》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及武士们等人物形象学习本文中所体现的叙事艺术•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和自由辩论等方法让学生学会由浅入深地探究人物形象及文化思想和叙事艺术,品味春秋笔法蕴含的文化内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史学家那种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章叙事的"详而博的特点,•(3)材料的富有魅力;情节的曲折,跌宕多姿•(4)体会语言的简明,人物的传神。“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孔子所编,言辞隐晦,表述简约《公羊传》公羊高所著《谷梁传》谷梁赤所著强调“大义”“宗旨”,不重视历史史实的传记。《左传》介绍:《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的内容十分丰富,举凡天文、地理、氏族、制度、人物、军事、外交、经济、礼俗以及鬼神、灾祥、卜筮之事无不记载,史料价值非常高。《左传》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同时也是叙事文学的代表作。《左传》善于用简练精当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和记述事件,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细节描写尤为出色;长于描写战争,且极富变化;善于记言,无论是大臣的谏说还是外交辞令都描摹精当,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语言“简而要”,叙事“详而博”谥号: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有褒的美谥,怜的平谥,贬的恶谥三种。褒扬经纬天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叡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圣闻周达曰昭,圣善闻周曰宣,行义悦民曰元,安民立政曰成,布刚治纪曰平,照临四方曰明,辟土服远曰桓,聪明睿知曰献,温柔好乐曰康,布德执义曰穆。批评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杀戳无辜曰厉;同情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慈仁短折曰怀;后世谥号除皇帝外,多用二字:忠武侯(孔明),文忠公(欧阳修),武穆王(岳飞)、文正公(范仲淹)。晋灵公不君本文选自《左传·宣公二年》,题目是编者后加的。晋灵公,从其谥号“灵”可见,他不是一个好国君。不君——不行君道。君:名词用作动词。字词读音:胹蹯寘畚溜衮阙鉏麑饮嗾獒箪橐戟弑诒érfánzhìběnliùgǔnquēChúníyìnsǒuáodāntuójǐshìyí第一段: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名作动行君道大量征税连词,表目的,用来刻画,绘制(用弹丸)射通“避”,躲避表顺承代行人煮,炖足、掌通称通“置”,放置之于蒲、草之类编成的器物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晋灵公不行君道:(他)大量征收赋税,用来雕饰墙壁(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把尸体)放在筐里,让宫女们拿着经过朝堂。译文:问题一:作者开篇写晋灵公写了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晋灵公什么特点?作者首先从晋灵公的劣迹写起,表明晋灵公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作者开篇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厚敛以雕墙”。第二件事:“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第三件事:“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这表现了他的贪婪;这表现了他的荒唐;这又表现出他的残暴。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代死尸代这件事表顺承不译意动,以……为患代这件事表转折,却不被采纳没有谁代词,指赵盾代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