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饮水3.1管道直饮水水质、水量和水压3.1.1最高日直饮水定额因建筑物性质和地区的条件不同而异,详见表3.1.1。最高日直饮水定额表3.1.1建筑物名称单位最高日直饮水定额住宅楼L/(人﹒日)2~2.5办公楼L/(人﹒班)1~2教学楼L/(人﹒日)1~2旅馆L/(床﹒日)2~3注:1.表中所列数据仅为饮用水量,其中住宅楼直饮水定额包含居民饮用、煮饭烹饪用水量;2、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住宅楼直饮水定额可提高至4~5L/人·日;3、医院直饮水定额可参考住宅楼标准确定;4影剧院、体育场子(馆)可根据当地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确定;5、最高日直饮水定额亦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3.1.2管道直饮水系统用户端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的规定,详见附录A3.1.3水压要求1.直饮水专用水嘴1)直饮水专用水嘴2)额定流量:直饮水专用水嘴不同,其压力和流量的特性曲线不同,设计时根据所选用产品的特性曲线及最低工作压力确定专用水嘴的额定流量,当产品的特性曲线资料缺乏时额定流量取0.04~0.06L/s(工作压力为0.03~0.05MPa)。2.分区压力1)住宅各分区最低饮水嘴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03MPa。2)办公楼各分区最低饮水嘴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04MPa3.)各分区最不利水嘴的水压,应满足用水压力的要求。高层建筑的管道直饮水供水系统根据各楼层水嘴的流量差异越小越好的原则确定各分区最低水嘴处的静水压力,当楼层的静水压力超过规定值时,设计中应采取可靠的减压措施。其他类建筑的分区静水压力控制值可根据建筑性质、高度、供水范围等因素,参考住宅、办公楼的分区压力要求确定。3.2管道直饮水水处理3.2.1管道直饮水系统应对原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3.2.2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处理后的出水应达到水质指标。3.2.3水处理工艺流程应合理、优化,满足布置紧凑、节能、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操作简便、运行安全可靠和制水成本低等要求。3.2.4深度净化处理宜采用膜处理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处理应根据处理后的水质标准和原水水质进行选择。目前膜处理技术分类如下:1微滤(MF):微滤膜的结构为筛网型,孔径范围在0.1~1μm,因而微滤过程满足筛分机理,可去除0.1~10μm的物质及尺寸大小相近的其它杂质,如悬浮物(浑浊度)、细菌、藻类待。操作压力一般小于0.3MPa,常用操作压力为0.01~0.2MPa。2超滤(UF):超滤膜介于微滤与纳滤之间,且三者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线。一般来说,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在500~10000000D,而相应的孔径在0.01~0.1μm之间,这时的渗透压很小,可以忽略。因而超滤膜的操作压力较小,一般为0.2~0.4MPa,主要用于截留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粒、细菌和病毒等大分子物质。因此超滤过程除了物理筛分作用以外,还应考虑这些物质与膜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物化影响。3纳滤(NF):通常纳滤的特性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孔径在1nm左右,一般1-2nm;截留分子量在200~1000D;膜材料可采用多种材质,如醋酸纤维素、醋酸-三醋酸纤维素、磺化聚砜、磺化聚醚砜、芳香聚酰胺复合材料和无机材料等;一般膜表面带负电;对氯化钠的截留率小于90%。4反渗透(RO):反渗透膜孔径<1nm,具有高脱盐率(对NaCl达95.0%~99.9%的去除)和对低分子量有机物的较高去除,使出水Ames致突活性试验呈阴性。目前膜工业上把反渗透过程分成三类:高压反渗透(5.6~10.5MPa,如海水淡化),低压反渗透(1.4~4.2MPa,如苦咸水的脱盐),和超低压反渗透(0.5~1.4MPa,如自来水脱盐)。反渗透膜用作饮用水净化的缺点是将水中有益于健康的无机离子全部去除,工作压力高、能耗大,水的回收率较低。因此,对于反渗透技术,除了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和工程需要之外,一般不推荐用于饮水净化。5其他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如电吸附(EST)处理、卡提斯(CARTIS)水处理设备(核心技术为碳化银)以及活性炭分子筛等,其应用应视原水水质情况,在满足饮用净水水质标准,经技术经济分析后,合理选择优化组合工艺。3.2.5根据不同的膜处理应相应配套预处理、后处理和膜的清洗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处理可采用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