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且介亭”“且介”分别是“租界”二字的一半,是“半租界”之意。鲁迅当时住在上海北四川路,这是帝国主义者越过租界范围以后修筑马路的区域,当时被称为“半租界”。“且介亭杂文”,是说这些杂文创作于“半租界的亭子间”。解题序,也叫序文、序言、前言。一般写在正文之前的文章,有的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本文即鲁迅为白莽诗作的《孩儿塔》的序文。写作背景1931年2月7日深夜,白莽(殷夫)、柔石等五位青年作家,被国民党政府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白莽作〈孩儿塔〉序》写于烈士牺牲五年以后。期间,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抗战,国民党政府对外“不抵抗”,对内疯狂进行两个“围剿”,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鲁迅抱着有病之身,始终斗争在文化战线的前列。但从1936年春开始,他的病情加重,常常需要卧床。3月10日接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请他给《孩儿塔》诗集写序,他“大病初愈,才能起坐”,当天夜里,“夜雨淅沥,怅然有怀,便力疾写了一点短文”,3月12日便寄出了,可见鲁迅先生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热忱。关于白莽白莽(1909——1931年),原名徐祖华,一名柏庭,笔名殷夫、白莽、文雄白、沙菲、洛夫等。浙江象山人。现代诗人,中共党员。从小好学,9岁能读各种小说,十三四岁开始写诗。1927年到上海,不久同党取得联系,同年4月间被捕;秋天,被释放后入同济大学读书。1927年加入“太阳社”。从事共青团工作。1929年,再度被捕,后又获释。1930年春加入“左联”,经常为刊物《萌芽》、《拓荒者》、《巴尔底山》写稿。1931年1月17日,跟其他23位革命同志(包括其他4位革命作家在内)一同被捕,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龙华,时年仅22岁。主要作品有《别了,哥哥》、《血字》、《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等。他是我国早期无产阶级诗人。其诗多取材革命斗争,格调新颖,境界开阔,气魄雄浑,声调激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气息。殷夫(白莽)•殷夫译裴多菲诗《自由,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茅盾把《自由,爱情》一诗译为:我一生最宝贵:恋爱与自由。为了恋爱的缘故,生命可以舍去;但为了自由的缘故,我将欢欢喜喜地把恋爱舍去。殷夫:《别了,哥哥》•(算作是向一个“阶级”的告别词吧!)•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请在这最后的一滴泪水里,•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你诚意的教导使我感激,•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在你的一方,哟,哥哥,•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只要我,答应一声说,•“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从名号直至纸帽。•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不要荣誉,不要功建,•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因此机械的悲鸣扰了他的美梦,•因此劳苦群众的呼号震动心灵,•因此他尽日尽夜地忧愁,•想做个普罗米修士偷给人间以光明。•真理和忿怒使他强硬,•他再不怕天帝的咆哮,•他要牺牲去他的生命,•更不要那纸糊的高帽。•这,就是你弟弟的前途,•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又有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但他决心要踏上前去,•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热的心火会把冰雪溶消。•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1929.4.12•殷夫:《血字》•血液写成的大字,斜斜地躺在南京路,这个难忘的日子——润饰着一年一度……血液写成的大字,刻划着千万声的高呼,这个难忘的日子——几万个心灵暴怒……血液写成的大字,记录着冲突的经过,这个难忘的日子——狞笑着几多叛徒……•“五卅”哟!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