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宣传册子石羊河流域治理经验分析思考摘要:针对石羊河流域治理的现状,分析石羊河流域治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使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羽顺利实施.确保流域重点治理目标的实现1、流域概况。石羊河流域位于XX省河西走廊东段,乌鞘岭以西,祁连山北麓。东南与白银、兰州两市相连,西北与掖市毗邻,西南紧靠XX省,东北与XX省自治区接壤。石羊河是XX省河西走廊三大水系之一,流域总面积4.16万km2,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民勤盆地绿洲面积减少了289km,土地沙漠化、盐碛化进程加快,地下水位下降、矿化度上升,其北部湖区生态已十分脆弱,面临消亡威胁,“罗布泊”景象已经局部显现,严重危及当地居民的生存,部分群众已失去生活基本条件,不得不移居他乡。[1]2、生态环境现状及分析2.1土地荒漠化过程加剧由于石羊河流域地形复杂,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质构造复杂,主要包括北祁连山褶皱带、永昌隆起、阿拉善台隆、断裂等不稳定地质构造;石羊河流域岩性基本以砂岩、砂砾岩、泥岩、砂土、粘土等非坚硬岩石为主,特别流域下游民勤属于冲湖积、湖积、洪积和风积沙层地质。在如此自然条件之下,加之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忽视了水土流失的防治;在陡坡开荒种植农作物,造成水土流失发生;滥砍乱伐,铲草皮、烧生石灰,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过度放牧,导致了草场资源的严重退化,由此也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近年来石羊河流域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和盐渍化等地质灾害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地处流域下游的XX县区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可耕地逐年减少,荒漠化进程和生态环境第1页共8页破坏十分严重。近年荒漠化进一步扩展石羊河流域武威段各类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21.9万h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7.21%。由此可见荒漠化已成为制约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2.2水资源严重不足、地下水过量超采、水文状况不断恶化。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内陆河流域人均水资源最少的地区,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不到750m,水资源承载压力巨大。石羊河流域可利用水资源量17.62亿m^3。,主要由流域自产水资源和外流域调入水资源两部分组成。全流域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16.6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15.61亿m^3,主要产于祁XX县区,河流补给来源为山区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与地表水不重复的纯地下水水资源总量为1.0o亿m^3,由石羊河流域降水、凝结水补给,沙漠地区侧向流入,以及祁XX县区侧向补给三部分组成。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使我国北方气候处于更加干旱的状况下,更加剧了石羊河流域干旱的趋势。以前石羊河流域许多地方的孔隙承压水都可自喷,7o年代以来大量开采地下水,储存资源迅速消耗,全流域除红水河尚有少量泉水外,其余泉水全部消失,泉眼尽皆干枯。根据近20a实测资料对比分析:武威南盆地地下水位平均下降6~7m,下降速率0.31m/a;民勤盆地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o一12m,下降速率0.57m/a.最大下降幅度16m;昌宁盆地平均下降5-6m,下降速率0.26m/a。[2]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水资源短缺而导致的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从自然因素来看,石羊河流域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蒸发量旺盛、降水量稀少、植被覆盖率低,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且随着陆海结构、纬度地带性、地貌格局的变化早已孕育形成。从人为因素看,主要有上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流域内过度开发和放牧,造成林农、林牧和林矿之间矛盾突出;以及水资源分配失衡、盲目开发利用土地;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污染、地下水开采严重和草场过牧、人口的过快增长等石羊河流域深居大陆腹地,亩均水资源量第2页共8页300m,仅为全国的1/5。缺水以成为制约石羊河流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2.3上游祁连山产流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能力降低祁连山的森林植被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