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习作兴趣先行——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习作中的创新意识安庆市枞阳县枞阳中心学校汪玉萍内容摘要:现阶段小学习作教学存在无话可写或写出来的内容千篇一律的问题。要想让学生真正爱上习作,就要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拓宽学生习作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收集的信息,进行合理地加工和创造。只有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关键词:习作兴趣创新意识习作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老师怕教,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学生怕写,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达意;而且许多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学生没有表达的欲望,那就更谈不上创新了。所以我们要多方面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消除他们怕写的心理,化“要我写”为“我要写”,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愉快的习作氛围,并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一、激发兴趣,孕育创新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并且能激励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是一种学生内在潜力的迸发,不容忽视。习作同样离不开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1.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丰富的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大量的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新课标每个年段都特别强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因此,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文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我在教学《观潮》一文时,重点让学生品读感悟这段文字:“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把这段文字背诵了下来。之后我又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自己仿佛见到了什么,学生在想象之后再进行表达,就把文本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既积累了优美语句又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还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可谓一举多得。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我还带领学生在班上办了一个图书角,让每位孩子从家里带本课外书来,然后互相传阅着看,这样每位孩子每天就可以看到不同的课外书。不仅如此,我还引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和摘录,培养他们摘抄的习惯。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佳句,丰富了知识储备,在习作中他们经常运用到这些词句,不仅学以致用,还提高了作文的档次。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必须像蜜蜂一样,采过很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积累语言不也应当如此吗?2.结合实践激发兴趣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面狭窄,对事物的体验不深刻,不全面,但是他们又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有着非常强烈的探究欲。我们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多方面受益。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往往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创新思维往往在这里闪耀出亮丽的火花。当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有效地释放,自然就会产生写作的欲望。所以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参观、游览、表演等,创造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比如:在让学生写“美丽的春天”这个主题作文之前,我会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寻找、感受春天,并让他们动手画一画自己眼中的春天。学生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有了直观的感悟和切身的体会,所以习作时没有一位学生感到无话可说,就连平时写作很差的同学这次都能写三页习作纸,可见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经常带着学生开展有趣的活动,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文可写。3.结合习作园地激发兴趣班级的习作园地是展示学生习作水平的窗口,教师在确定内容后,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励他们人人当作者,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拿出来参评。各小组选出后,再到班上竞赛,最后评出最优秀的习作登上习作园地。小组评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同学们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