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网络是如何工作的§3.2.1数据的传输过程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网络技术应用》§3.2.1数据的传输过程课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及策略教学评价本课小结扬州市弘扬中学胡绪亮设计思想教学反思第三章网络是如何工作的§3.2.1数据的传输过程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教育科学出版社与本章第一节内容有所不同,本节内容较抽象,前一节内容侧重于宏观而本节内容则是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微观上的内容,需要学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学策略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大致流程:教师设疑(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学生探讨(动手实践)→学生总结→教师总结→学习评价。本课牢牢按照新课改精神进行设计教学,充分突出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合作探究、自己动手、老师引领的教学环境下,既深刻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以及较高的信息素养。本节课渗透了与知识点相关的历史知识,比如,ISO参考模型以及TCP/IP概念层的产生背景及意义,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不是纯技能课程,是有血有肉的信息文化。本课内容较抽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趣味性,形象化。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1、讲授法2、演示法3、讨论法4、比对法5、练习法。并辅有大量的多媒体(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料。第三章网络是如何工作的§3.2.1数据的传输过程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教育科学出版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选自《信息技术基础》选修模块的《网络技术应用》(教科版)的第三章第二节“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的第一部分“数据的传输过程”,本节内容是对网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提出了协议和OSI模型的概念,承接了本书第一章第二节的网络安全内容和第三章第一节的网络中的硬件和软件内容,属于网络结构的入门知识,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网络的结构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理性的分析问题,形成探究问题的信息素养,为将来深入学习网络体系打下基础。2、教材的特点:本节内容较抽象,与本章第一节内容有所不同,前一节内容侧重于宏观而本节内容则是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微观上的内容,需要学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就需要任课老师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将深奥的知识点趣味化,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与突破是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第三章网络是如何工作的§3.2.1数据的传输过程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教育科学出版社二、教学对象分析结合我校特点,高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信息技术基础》,其中绝大部分学生家中有电脑可以使用,尤其是那些偏好游戏的男生,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在网上冲浪、下载电影、听音乐、聊天以及购物等已经能体现出他们对计算机或者网络的熟练操作和理解,从而产生“书上教的我都会了”的想法,因此在计算机房里经常会有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还有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不熟悉,看到书上那些繁冗的内容,想要学习却又在心理上有畏难情绪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如何深入浅出,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本节内容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重点。第三章网络是如何工作的§3.2.1数据的传输过程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教育科学出版社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过程2、了解OSI模型的基本知识3、了解TCP/IP协议的基本知识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1、树立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学习态度以及较高的信息素养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第三章网络是如何工作的§3.2.1数据的传输过程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教育科学出版社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协议在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2、OSI七层模型的含义3、TCP/IP协议体系的含义及作用难点:1、OSI模型中各功能层的作用2、数据在穿过各功能层中的变化3、OSI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的异同第三章网络是如何工作的§3.2.1数据的传输过程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教育科学出版社五、教学过程及策略二、新课开始引入协议概念本节内容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邮政系统分层模型协议分层OSI参考模型介绍数据的封装与解封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