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人大工作者三中全会精神体会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体会**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宗教委员会主任委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12日下午在北京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大政策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6次三中全会都不同。尽管前几次三中全会也都聚焦改革,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这次全会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和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作为一名地方人大工作者,我对于《决定》中所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一定的感悟。改革是一个整体性推进的过程,它不仅是经济文化社会进步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逐步完善、逐步成熟的过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和经济改革相辅相成,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中国的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根据社会主义民主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而创造、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核心内容。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充分、高效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理第1页共3页念,渐进有序地发展人民民主,有利于实现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保证了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它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证明,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得到保障,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得到蓬勃发展。相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不到很好的坚持,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得不到保障,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受到挫折。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必须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的程度是衡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随着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从地方人大来说,如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对政府、法院、检察院工作的监督,没有完全落实,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增强;代表在闭会期间活动及如何行使权力没有明确要求,也缺乏必要制度保障,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形式较单一,联系内容不广泛,联系成效不明显,联系范围不普遍,代表如何联系选民、接受选民或选举单位的监督,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意见没有得很好的落实;在选举中,如何优化代表结构,提升代表参政能力等,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总结,使之逐步建立健全起来。为有效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第2页共3页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