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频率与概率2003年北京市某学校高一(5)班的学生做了如下实验:在相同条件下大量重复投掷一枚图钉,观察出现“钉尖朝上”的频率的变化情况.(1)每人手捏一枚图钉的钉尖,钉帽在下,从1.2米的高度让图钉自由下落.(2)重复20次,记录下“钉尖朝上”出现的次数.下图是汇总六位同学的数据后画出来的频率图:问题提出0.200.400.600.801.00频率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投掷次数观察上图,出现“钉尖朝上”的频率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从一定高度按相同的方式让一枚图钉自由下落,图钉落地或可能钉尖朝上,也可能钉尖着地.大量重复试验时,观察出现“钉尖朝上”的频率的变化情况.(1)从一定高度让一枚图钉自由下落并观察图钉落地后的情况,每人重复20次,记录下“钉尖朝上‘出现的次数.(2)汇总每个人所得的数据,并将每个人的数据进行编号,分别得出前20次、前40次、前60次……试验出现“钉尖朝上”的概率.动手实践(3)在直角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掷图钉的次数,纵轴表示以上试验得到的频率,将上面算出的结果表示在坐标系中.(4)从图上观察出现“钉尖朝上”的频率的变化趋势,你会得出什么结论?通过上面的试验,我们可以看出:出现“钉尖朝上”的频率是一个变化的量,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时,它又具有“稳定性”——在一个“常数”附近摆动.在上面掷图钉的活动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出现“钉尖朝上”的频率在这个“常数”附近的摆动幅度是否一定越来越小?思考交流(1)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况下,出现“钉尖朝上”的频率会呈现出稳定性,即频率在一个“常数”附近摆动.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摆动的幅度具有越来越小的趋势.(2)有时候试验也可能出现频率偏离“常数”较大的情形,但是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大,频率偏离“常数”的可能性会减小.抽象概括历史上曾有人做过掷硬币的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试验者抛掷次数n正面向上次数m频率m/n德、摩根204810610.5181蒲丰404020480.5069费勒1000049790.4979皮尔逊24000120120.5005罗曼诺夫斯基80640401730.4982想一想重复抛掷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是实现无法确定的.但是在大量重复抛掷硬币时,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具有稳定性——它在0.5附近摆动.又如,考察新生婴儿的性别:可能是男孩,也可能是女孩.对大量新生婴儿的统计显示,出现“新生婴儿是男孩”的概率具有稳定性.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对男婴和女婴的出生规律作了详细地研究,他对伦敦、彼得堡、柏林和法国的情形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庞大的统计资料.这些统计资料显示,10年间,男孩出生的概率在22/43附近摆动.想一想下表是20世纪波兰的一些统计结果出生年份出生数n男孩数m频率m/n19279587334965440.51819289909935136540.51819299941015147650.518193010228115280720.51619319645734969860.51519329346634824310.516总计586587430324520.517下表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人口性别构成情况,它们与拉普拉斯得到的结果非常地接近.普查年份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1953594353079928636107.561964694583565233806105.4619821008185194448874106.3019901133685849554873106.6020001265836535561228106.74(单位:万人)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随机数表.下面我们用随机数表来模拟制硬币的试验.用0,1,…,9这10个数字中的任意5个表示“正面朝上”,其余5个表示“反面朝上”,每产生一个随机数就完成一次模拟.例如,可用0,1,2,3,4表示“正面朝上”,用5,6,7,8,9表示“反面朝上”.具体过程如下:(1)制作一个如下形式的表格,在随机数表中随机选择一个开始点,完成100次模拟,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动手实践(2)根据表中的记录,得出100次模拟试验中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3)汇总全班同学的结果,给出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根据上面的模拟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是一个变化的量,但是当试验次数比较大时,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在0.5附近摆动.这与历史上大量抛掷硬币的试验结果是一致的.试验次数产生的随机数对应的正反面情况12………100在相同的条件下,大量重复进行统一试验时,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