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兽医药理学笔记一、细菌产生耐药性机理:1.产生酶使药物失活水解酶和钝化酶使药物失活2.改变膜的通透性阻塞药物亲水性蛋白通道,使药物不能进入,存在外排系统将药物排除菌体。3.作用靶位结构改变4.改变代谢途径二、抗生素作用机理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杆菌肽分别抑制粘肽合成,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2.增加细菌包浆膜的通透性(1)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多肽类(多粘菌素B)带正电游离氨基与革兰氏阴性带负电的磷酸根结合,使细胞膜受损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真菌细胞膜上类固醇结合,是细胞膜受损3.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1)作用于30S亚基:氨基糖苷类及四环素类(2)作用于50S亚基:大环内酯类、酰胺醇类、林可胺类4.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1)抑制叶酸合成:磺胺类、TMP(2)抑制DNA合成喹诺酮类(3)影响RNA合成利福平、三、应用炭疽、猪丹毒、葡萄球菌———青霉素猪痢疾---痢菌净猪喘气病------恩诺沙星(一)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1.青霉素、头孢2.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泰乐菌素3.林可霉素4.多肽类:杆菌肽、恩拉霉素、维吉尼亚霉素(二)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1.氨基糖苷类2.多肽类:多粘菌素(三)广谱抗菌药物:1.四环素2/132.酰胺醇类3.磺胺4.喹诺酮类(四)抗支原体药物:1.大观霉素、安普霉素2.红霉素、吉他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3.土霉素、四环素4.林可霉素5.泰妙菌素6.恩诺沙星四、注意事项在治疗消化道疾病时,应选用不易被消化道吸收的药物:氨基糖苷类、乙酰甲喹、磺胺脒、多粘菌素治疗泌尿道疾病时,应选择以原形排出的药物:青链霉素、土霉素、氟苯尼考等。二、内酰胺类抗生素(一)青霉素1.内服易被消化酶和胃酸破坏2.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球菌、厌氧菌、放线菌和螺旋体高度敏感。对无细胞壁细胞的哺乳动物毒性小3.繁殖期杀菌剂4.链球菌病、猪淋巴结脓肿、葡萄菌病、乳腺炎、子宫炎、化脓性腹膜炎、创伤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猪丹毒、气性坏疽、恶性水肿、炭疽、放线菌病、钩端螺旋体5.现配先用,与红霉素、四环素类和酰胺醇类何用,表现拮抗作用。长效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二)氨苄青霉素1、耐酸、不耐酶2、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不如青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与酰胺醇、四环素相似,不如氨基糖苷类的卡那、庆大,和黏菌素3、适用于全身性感染,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肺部、尿道感染和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某些感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牛巴氏杆菌病、肺炎、乳腺炎、鸡白痢、禽伤寒、大肠等(三)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对肠球菌和沙门氏菌作用较氨苄青霉素强两倍(四)苯唑青霉素1.耐酸、耐酶2.对耐金葡萄球菌感染的败血症、肺炎、乳腺炎、烧伤性创面感染。(五)氯唑青霉素1.耐酸、耐酶3/132.抗葡萄球菌青霉素3.常用于治疗骨、皮肤和软组织的葡萄球菌感染三、头孢菌素类第一代: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可内服,肌注半衰期短,不耐酶、不能有效对抗厌氧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强于第二、三、四代第二代:头孢克洛、头孢西丁较能耐受内酰胺酶、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比第二代强。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头孢噻呋、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噁具有较好的穿透脑脊液的能力,对内酰胺酶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尤其对绿脓杆菌、肠杆菌、厌氧菌有很好的作用第四代:头孢吡肟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血浆半衰期较长,无肾毒性应用:头孢噻呋大肠、沙门感染、猪放线杆菌性胸膜肺炎、牛巴氏杆菌肺炎、乳腺炎(一)内酰胺酶抑制剂1.克拉维酸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克拉维酸钾2.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均为有机碱,能与酸形成盐,常用制剂为硫酸盐,水溶性好,性质稳定。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2、作用机理均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对静止期细菌杀灭作用较强,为一静止期杀菌剂。3、内服吸收很少,几乎完全从粪便排出,可作为肠道感染治疗药。注射给药后吸收迅速,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出,故适用于全身性感染和泌尿道感染。4、属窄谱抗生素,对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强,对厌氧菌无效。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弱,对金葡球菌包括耐药株较敏感。(一)链霉素1.抗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