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预习目标1.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2.品味文中比喻的妙处,并理解其蕴含的哲理。3.感悟雄健的精神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预习重点、难点品味文中比喻的妙处,并理解其蕴含的哲理。预习过程一走进作者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注》。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情,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不觉地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经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被面前的困难吓到,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希望更多的人投入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把救国救民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三初读课文,积累下列词语。逼狭崎岖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一泻万里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什么是“雄健的精神”?2.、从题目看“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3、请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运用比喻句的妙处。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五拓展延伸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请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