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阿奎利亚小学王玉菲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主题单元──“人间真情”中的一篇课文。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开元盛世,阳春三月,文人知己,江南名楼,繁华都会——这样的创作背景使盛唐诗人笔下的这次离别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色彩明丽,体现了盛唐独有的精神风貌。因此,在“送别诗”中独放异彩,是历来传颂的名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3、体会送别诗不一样的情怀。教学重难点:悟诗境,体会诗情,指导朗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感基调,导入课文。1、孩子们,虽然今天我们才第一次见面,但是我相信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咱们就是——好朋友。咱们今天要学的诗中的一对好朋友是——李白和孟浩然。2、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3、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书空。“陵”4、理解课题,齐读课题。二、读诗(读出节奏、感情)过渡:今天王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会不会吟诗呢?1、指名吟,师指导理解读和吟的区别并介绍吟诵的魅力和重要性。2、师范读古诗。3、生评价,师引出读诗的平仄规律。4、生按照平仄规律练读。5、品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1)理解“西辞”、“下扬州”。师出示地理位置图,帮助学生理解。(2)理解“烟花三月”,练读“烟花三月”。过渡:终于离别的时刻到了,孟浩然踏上了船,只留下李白一人独倚高楼,望断天涯。站在黄鹤楼上,李白看到了什么呢?6、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什么意思?(2)指导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三、唱诗师:同学们,当诗人的情感——读啊读,读到一定的程度,他的情感充分发挥出来的那一刻,读已不足以表达他的这种情感。那我们就要来唱了。(师板书:唱)四、吟诗师:同学们,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我们和着音乐来唱,就叫做“吟”。吟诗是自我陶醉的体现,莫管他走不走调,莫管他会不会唱,只要把情感表达出来,就是吟诗。我们一起来吟一吟。古时候的人们吟诗时最喜欢手舞足蹈了,我们也可以跟着舞一舞。五、设计作业:师:学完这首诗,王老师有一个提议!平时,咱们这个作业都是谁布置的?师:好,今天王老师就给你们这个权利。你来设计一个作业。你想设计一个什么作业呢?六、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唱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