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后感《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上周在医院的组织下,我有幸聆听了于大城老师的精彩授课——《责任心与执行力》,感觉饱餐了一顿精神上的盛宴,受益匪浅,使自己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升华,心灵上接受了一次洗礼。于老师的授课睿智而又幽默,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中领会其哲学思想,在学到了怎么才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的同时,也学到一些做人的根本,还学到了一些处理家庭生活的技巧。于老师从工作的三大境界引申出成功要做到的核心是“做一个有用的人”,并从五个方面诠释了什么才是“用”:需要;依赖;帮助;专注;经历。只有被别人需要,你才有用;被别人需要的越多,你便越有用。被领导需要,被客户需要,可以提高你的薪水;被人们需要,可以成就你的人生。当领导离不开你,依赖你的时候,就证明你是有用之人。帮助越多的人,你就离成功越近。我们生活在整个群体中,我们不可能不依赖群体独立生活,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于老师举了毛主席等好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不能不佩服于老师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口才。这其实也是在教我们如何释放正能量,在周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气场。经历的困难越多,学会解决困难的方法就越多,你便会积累许多的知识,这是那些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也学不会的,所以不要害怕困难和挫折,要勇敢地去面对它,解决它,你便会拥有得更多,会让你越值钱。如何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有用之才的核心就是:责任和执行。于老师给我们详细地把责任分解为五个方面。责任一:对工作负责(包括结果、执行、高标准);责任二:对客户负责(包括内部客户、外部客户);责任三:对心态负责(包括看法决定活法、事来则应事去不留);责任四:对人生负责(包括道德、责任、学习);责任五:对团队负责(包括定位、团结、付出、感恩)。每一份责任都铿锵有力,直击我的心房。有些是做人做事的准则,比如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比如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也有一些可以具体来执行的。比如每日必问。每天睡觉前问一下自己:今天我哪里可以做的很好,哪里可以做的更好;比如,从明天开始,跟领导一样操心。结合第1页共13页自己的实际工作,我认为应该先从这几方面来提高。一是对工作高度负责。本来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对工作负责任的人,但比起于老师的标准还差的远。工作中应该只向领导问选择题而非问答题,问答题是要领导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选择题则是员工自己尝试解决问题,问问答题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责任的承担就是能力的提升,承担责任固然不舒服,但要知道,当不舒服的时候就是人成长的时候。我们只有勇于承担自已的过失和错误,才会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应该给自己设立一个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份内的事不用说,必须要做,还要做到最好。对同事和病人有帮助的事要做,要做到让他们满意。对医院和科室发展有利的事,平时要多操心,不能让领导给我们操心,“用老总的心做下属的事”。遇到有困难的问题,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不能怕,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要找任何借口。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以结果为导向,要有一个好的结果,如果你去解决了,反而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还不如不去做。如果解决的不好,那和没解决也没什么大的区别。老师说得很对,怕是证明自己没能力。我就有很多“怕”,以前没觉得,听老师这样一讲,确实如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着重克服“怕”,把困难当做磨炼,把不好沟通的人当做陪练,勇敢去面对,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第二,在工作中和生活上都要对自己树立一个高标准。普通人和成功者的区别是普通人将就,成功者讲究。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不能克服,就会成为习惯,习惯最可怕,所以不要让凑合和将就成为生命的习惯,凡事高标准要求自己。高标准要求会让自己痛苦,但要明白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所以,不要再让“差不多”、“还可以”、“过得去”这类词成为生活和工作的主旋律。行为是一种习惯,老师说得真是至理名言。我是一个对自己要求不高的人,除非特重要的事我会尽量做到完美无缺,大多数的事情我都是八九十分即可,因为事事都要求太高当做不到的时侯会让我感到焦虑,这种焦虑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