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教学反思《金蝉脱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在一次无意中发现了金蝉脱壳的经过,作者写得生动有趣,学生读得也非常感兴趣。作者按照“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的顺序,生动细致地描写了金蝉脱壳这一奇特有趣过程。“壳”在课文中有两种读音:qiào和ké,具体应该怎么读,我告诉学生ké比较口语化,qiào一般都是用在固定词组中,所以书上除了“金蝉脱壳”中的壳读qiào,其他都读ké。课文“脱壳中”这部分,无论从观察的角度还是表达的顺序都非常有条理,所以在学这部分的时候我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对这部分的写作进行归纳并作小结,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领悟出的这样的写作特点,并动手写一个变化过程的场面,同学们自己下手写了很多关于动物活动场面的小作文,印象最深的是《小猫捉蝴蝶》,《喂金鱼》《小狗啃骨头》这三篇,感觉这三位同学真正领悟了作者对场面的观察顺序与细致描写的方法。还就个别同学写得不足的地方进行分析与改进较好地完成了课堂上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描写是按一定的顺序之后自己亲自完成一篇类似作品,比只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效果好多了,不光提高了写作技巧,也为今后在习作中打下扎实的基础。不过教学过后发现,这节课的设计还有不足:1、语速太快,个别学生还没有回过神来,就很快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好在学生已经基本适应我这样的教学速度,不然,真的是欲速则不达了。2、课堂容量有点大了,又学课文又写文章,一堂课下来完成这么多,真的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