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运输生产统计的主要指标第一章、船舶统计船舶是水路运输最基本的生产工具,是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水路行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进行船舶统计,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水路行业船舶的数量、能力、构成、分布状况与技术状态,可以为水路客货运输,船舶更新、检修,航道建设与维护等提供基础资料,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一、船舶的概念、统计范围及分类1、船舶是指用作水上运输及其他水上作业、具有一定流线形状的水上浮动工具。包括非排水的气垫船、水翼船,不包括排、筏及水上飞机。2、船舶的统计原则和统计范围船舶按所有权原则进行统计,即凡从事水路运输的船舶均由船舶所有者进行统计。船舶统计范围包括营运、在修、待修、国家征用、封存停航、沉没未处理、租出但仍拥有产权的船舶,不包括租入、代管和组织使用其他单位的船舶。经改建、新建还未正式验收纳入固定资产的船舶也不包括在内。不统计渔船和军用船舶。3、船舶的分类(1)船舶按动力可分为机动船和非机动船。机动船又称自航船,指装有各种发动机推进装置、以机械动力行驶的船舶。非机动船指不靠发动机作为推进动力装置的船舶,主要包括驳船和帆船。驳船指本身无动力装置,或只设简易动力装置,依靠拖船或推船带动的平底船。(2)船舶按用途可分为运输船舶、辅助船舶、工程船舶等。运输船舶是指直接从事客货运输的船舶。包括客船、客货船、货船和拖船。客船是指专门用于运输旅客及其携带的行李和邮件的船舶。客货船是指除运送旅客及其携带的行李之外,还可装载相当数量货物的船舶。货船是指专门用于运送各种货物的船舶,又分为杂货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液货船和其他货船。拖船是指专门拖带其他船舶、船队、木排或浮动建筑物的船舶。辅助船舶指不直接从事客、货运输,为运输生产服务的船舶。包括交通船、巡逻艇、消防船、检疫艇、引航船、供应船、起锚艇、带缆艇、救生船、救助拖船及港作拖轮、驳船等。工程船舶指用于航道、航务、港建工程等装有专用技术设备并完成特定技术工作的船舶或为工程服务的船舶。包括挖泥船、吹泥船、泥驳、起重船、打桩船、打夯船、打捞船、布缆船、铺管船、航标船、破冰船、测量船、铺管船、海难救助船、海洋开发船、海洋调查船、钻探船、浮油回收船及其他工程船等以及航道、航务工程部门专用的拖轮、驳船等。(3)船舶按航行的不同航区分为远洋船舶、沿海船舶和内河船舶。远洋船舶指主要航行于远洋、近洋航线的船舶;沿海船舶指主要航行于国内沿海航线的船舶;内河船舶指主要航行于内河、湖泊航线的船舶。(4)船舶按技术状况分为一类船舶、二类船舶、三类船舶和四类船舶。一类船舶指船舶技术状况良好,可以保持正常运输生产,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船舶。具体条件如:①船体、主要机电设备和专用设备的技术状况能满足船检部门的各项有关规定,并取得应有的全部证书,鉴定书中无保留意见;②能达到各项定额,不减载、不减拖,主、辅机均能达到额定功率,工程船舶专用设备不降低设计性能;⑧燃、润料消耗和工况参数可达到额定水平;④主要安全、应急、自动装置指示正确,功能正确。二类船舶指船舶技术状况尚好,能参加正常营运,基本上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具体条件基本与一类船舶相近,但有如下差别:①船体、主要机电设备和专用设备的技术状况可满足船检部门的船舶检验规范的要求,并取得应有的全部证书,但鉴定书中列有限期解决的问题;②有局部缺陷,可以在计划修理中得到解决。三类船舶指船舶技术状况不良,存在问题较多,带病航行,须经大修理才能恢复正常营运生产,具体条件如:①船体、主要机电设备和专用设备的技术状况存在较大缺陷,须采用一定措施后可取得船检部门的证书,但鉴定书中有较大保留意见;②主要技术参数不能达到额定要求,有限制航区、减载、减拖、减低气压,主机降低负荷等情况。四类船舶指船舶技术状况严重不良,已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被迫停航的船舶。(5)船舶按船体材质分为钢质船、木质船、水泥船和其他材质船舶。(6)船舶按船籍国别分为中国籍船舶和外国籍船舶。按船舶登记国别分为悬挂中国国旗船和方便旗船。此外船舶还可按船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