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课程,即教育的一种行动计划。体育课程的前提性问题之一,是体育课程的编写者、研究者、实施者都能明确地意识到体育课程是什么?体育课程具有什么功能?学习目标:1.了解体育课程理论的性质,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2.掌握体育课程的功能与价值。3.了解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第一节体育课程特点一、课程的含义(一)课程即一种行动计划1.盖伦·塞勒将课程定义为一种为教育者提供一系列学习计划。2.拉尔夫·泰勒和希尔达·塔巴等人课程计划都是预先按顺序安排好的。课程计划有起点,有终点并有过程,以便能由起点推进到终点。3.乔恩威尔斯课程,即学习计划,由目标去决定什么样的学习是重要的。”(二)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取的所有经验”人本主义课程学家赞成这种定义。1.谢波德和雷根认为:“课程由儿童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的不间断的经验所组成。”课程代表着“一种特定的环境……用于帮助儿童通过在学校中的实际参与来达到自我实现”。2.埃斯纳指出:课程“是(学校)提供给他的学生的一种计划”。它由“一系列预先安排好的教育情景”和“儿童在学校中的全部经验”所组成。(三)课程即研究领域课程即研究领域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课程是研究领域即是对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领域,研究的理论、原理等知识进行解释。持这种定义的人对课程所做的讨论,通常是学术性和理论性的,而不是实际性的,关注的是广泛的历史、哲学或社会方面的问题。(四)课程即学科内容持这种观点的人是用数学、科学、英语、历史等学科或内容组成来定义课程。人们还从不同的年级水平讨论学科内容组成。然而,从这种观点出发,人们强调的是特定学科或学科群的事实、概念和归纳性结果,而不是一般的、涵盖整个课程领域的课程编制和原则。此外,还有许多不同的观点:1.有的认为课程是教学科目;2.有的注重理论及书本知识的研究;3.有的强调课程应包括全部学习的经验;4.有的把课程看作为计划和策略。课程不仅仅是各种科目静态的集合,而应该包括动态的学习过程。因此,课程不仅包括学科还包括活动。课程也不只是教学内容,还有对内容的安排和实施课程应包括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编制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何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科书。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课程理解为:课程是指在学校指导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和经验。这种相互适应的结构化教育活动的方案及其实施过程就是课程。二、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础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三、课程与教学的异同教学与课程,都要关注四个方面的问题,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怎样评价?作为教学主要是解决怎么教,而作为课程,主要是解决教什么。四、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体育课程可以分为体育专业教育的体育课程和普通学校基础教育的体育实践类课程。体育专业教育为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育学科体系。普通学校基础教育的体育课程则是针对非体育专业学生,通过有效的身体练习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一门课程。(一)宏观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是体育的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体育的哲学基础;当时是从教育学、生物学和哲学三个维度对体育加以认识。“从体育的研究对象来看,体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因此,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从体育的对象即从事体育的人来看,人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它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这使以完善人为目标的体育具备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双重属性。从此以后,体育的学科性质被视为一门综合学科(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体育理论中对体育性质的阐述)。五、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既要反映这类课程和基础教育的一般文化课的区别;又要与以获得优异成绩为目标的运动训练过程有区别。(一)反映“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体育课程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并使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