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5篇范文湖北民族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学校实现转型发展和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民委和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围绕党委提出的战略目标,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各方面工作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办学成效明显,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人才培养取得新成就。办学规模有所扩大,面向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17920人,预科生121人,研究生412人,留学生91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一等奖2项;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7项;省级品牌专业、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计划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4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研究生工作站3个;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70项、省级奖项51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国家级项目92项、省级项目121项,发表学术论文193篇,-18个;新增省部级创新团队2个;出版专著150部,在cscd、c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23篇,sci、ei、istp收录615篇;获得发明专利29项;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6项;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北大核心期刊。5.办学条件取得新成效。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校舍总建筑面积72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995万余元;附第1页共10页属民大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获得成功;完成了综合教学大楼、校园道路黑色化以及民族运动场改造、排水(排污)管网改造等建设项目,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6.服务社会呈现新局面。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XX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在区域经济发展、地方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空间布局、文化发展战略等方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的调研报告分别得到国务院、国家民委、省委省政府、恩施州政府领导的批示和采纳;积极参与精准扶贫,派驻驻村工作队,帮助驻村打基础、抓项目、建阵地、强队伍,被省州分别表彰为“XX省先进工作队”、支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和“恩施州先进工作队”。7.党的建设谱写新篇章。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学校事业发展进程中切实发挥了坚强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党的自-3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大好机遇。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展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要求。解决长期束缚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调整利益格局,转变资源分配方式,真正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赢得发展的长久活力和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也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因此,加快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将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成为直接融入技术进步过程和产业链价值创造过程,和地方、行业、企业共同成长的新型大学,为学校在变第2页共10页革中赢得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环境。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还面临巨大挑战,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激发干群活力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现代大学治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