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城市是指具有一定的,并以为主,具有的的居民集居地。2、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和的科学。3、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各地城市现象发展规律,其次是各地城市现象发展规律。4、标志城市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三大标志分别是:、、。二、名词解释1、城市地理学三、简答题1、列举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容。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特点3、列举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居委会建设延伸到a居委会,但并未延伸到b村,城镇人口的有()。A南岗区全部人口B松北区全部人口D松浦街道全部人口E万宝镇全部人口2、我国1986年城镇建制改革的容有()。A切块设市B整县改市C市带县3、下列关于城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按照2000年我国城镇人口统计标准,以下属于市C松北街道全部人口Fa居委会人口Gb村人口D镇改市A.城市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B.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一、填空题1、广义上的城市等同于城镇,包括和,狭义上的城市仅仅包括建制市。2、城市地域涉及三种类型:行政地域、、。3、辖9区9县(县级市),该地域是的。4、在面积上,市的实体地域城市规划区的面积(大于?小于?)。5、城市的行政地域与实体地域在围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前者后者,这种情况多在国出现;另一种是前者后者,国外多出现。6、美国的城镇实体地域由和人口超过2500以上的居民点两部分组成。7、美国的城市化地区由一个或几个设有建制的以及与之有紧密联系的组成。8、大都市带是由法国学者于1957年首次提出。9、有关我国城镇设置标准,我国先后提出了5个标准,分别是1955年标准.1963年标准、年标准、年标准以及年标准。10、1984年标准中只针对做出修改。11、1986年城镇设置标准的容包括、、。12、改革开发以前,我国城镇设置模式主要为;1986年以来则主要的。13、管辖面积有53840km2,该地域为的;9个建制区的面积为10198km2,该面积为的。2013年,该市的建成区面积450km2,该地域为市的。14、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我国的城镇人口由人口和人口两部分组成。15、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市人口包括所辖区人口和所辖的街道人口;镇人口包括不设区市所辖居委会人口和县辖镇的居委会人口。16、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提出了和原则。17、1986年城镇设置标准中的市带县中的“市”是指(设区市?不设区市?)。二、选择题1、2010年,市南岗区总人口99.75万人,松北区人口19.51万人,以上两区的土地面积分别为165km2、745km2。松北街道为松北区政府驻地,松浦街道和万宝镇同为松北区辖区,松浦街道为松北区政府驻地建设延伸到的镇级地域,但松北政府驻地建设并未延伸到万宝镇。万宝镇政府驻地的C.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影响区域D.任何城市都具有一定的功能4、城乡差异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景观②人口③经济④基础设施⑤土地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三、名词解释1、建成区2、都市区3、大都市带四、简答题1、简述城市的5个基本特征。2、建成区围难以确定的原因3、简述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4、列举世界六大都市带第三章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一、选择题1、城市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2、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交换成为经常行为,出现固定场所并演变为。3、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成为。4、条件是指人类经济活动与具体时空紧密结合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的地理空间。5、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在机制有:、、。6、位置是指地球上某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7、大位置是指对较大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多用的地图上进行分析。8、小位置是指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多在大于的地图上进行分析。9、在分析城市的中位置时,一般要在的地图上进行分析。10、当一个地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明显偏向于主要联系方向的一端,该位置为城市的。11、从城市与腹地的相对位置角度看,市位于省的位置。12、位置方便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汇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二、选择题1、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整个长三角平原,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