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是我市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本纲要根据《中共盐城市委关于制定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编制,是“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组织动员全市人民把盐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行动纲领。 一、“九五”发展回顾 “九五”期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提前达小康,早日现代化”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基础设施快上、外向带动、名牌规模牵引和区域协调发展“五大战略”,经济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市提前一年县县达小康,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0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 549 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1.5%(可比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6900 元,比“八五”末增加 2760 元;财政收入28.4 亿元,五年年均增长 1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95 年的 4.8%提高到 5.2%。 ——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由 1995 年的 36.938.125.0∶∶调整为 2000年的 30.138.731.2∶∶。“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得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拓展 ,工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支撑作用明显,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城市化水平达到 32%左右。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顺利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财政、金融、投资、流通、价格、粮棉流通体制、社会保障等改革逐步深化,政府调节能力有所增强。 ——对外开放空间不断扩大。2000 年,全市自营进出口额达 3.8 亿美元,五年年均递增13.8%;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 7.6 亿美元;2000 年完成劳务承包营业额 0.66 亿美元,年末在外人数 9902 人,五年年均递增 7.8%和 67%。全市已开放二类口岸 2 个,建成省级开发区 5 个。 ——基础设施实现重大突破。新长铁路盐城段、盐城民航站、204 国道改造、盐海一级公路、通榆河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胜利建成,宁靖盐高速公路、大丰港、淮河入海水道等一批在建工程进度加快,县乡道路实现黑色化,村村通公路,全市立体化交通网已初具雏形。全市城乡电网得到改造,邮电通信实现跨越式发展。市区和城镇建设全面加强,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