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1、名词解释:生长产量常数(Y),最适生长温度,巴氏消毒法,抗生素,抗代谢药物,选择毒力,生长限制因子。 生长产量常数(Y):指菌体产量与限制性营养物消耗的比例关系。 最适生长温度:某菌分裂代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巴氏消毒法:用较低的温度处理牛乳或其他液态食品,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无芽孢病原菌而又不损害营养与风味的消毒方法。 抗生素: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能对他种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抑制作用或致死作用。 抗代谢药物:又称代谢拮抗物、代谢类似物,是指在结构上与生物体所必需的代谢物相似,可以与正常代谢途径中特定的酶发生竞争性反应,从而阻碍酶的功能、干扰代谢的正常进行的物质。 选择毒力:抗生素对人体及动、植物组织的毒力,一般远小于它对致病毒的毒力,这称为抗生素的选择毒力。 生长限制因子:凡是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营养物,就称生长限制因子。 MIC:最小抑菌浓度,表示某药物对某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常以 μg/ml 或 μ/ml 来表示。2、什么是典型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各期特点如何? 典型生长曲线:将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在适宜条件下,其群体就会有规律地生长,定时取样测定细胞含量,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划分的依据:单细胞微生物。 特点: (1)延滞期(停滞期、调整期):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细胞形态变大或增大;c.细胞内 RNA 尤其是 rRNA 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d.合成代谢活跃;e.对外界不良条件的反应敏感。 (2)对数期:菌体细胞生长的速率常数 R 最大,分裂快,代时短,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内酶系活跃,代谢旺盛,菌体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群体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最一致,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 ⑶ 稳定期: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菌体产量达到最高;c.活菌数相对稳定;d.细胞开始贮存贮藏物;e.芽孢在这个时期形成;f.有些微生物在此时形成次生代谢产物。 ⑷ 衰亡期:a.细胞形态多样;b.出现细胞自溶现象;c.有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d.芽孢在此时释放。3、如何缩短延滞期? a.以对数期的菌体作种子菌;b.适当增大接种量:一般采用 3%~8%的接种量,根据生产上的具体情况而定,最高不超过 1/10;c.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