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第一节 矿井水文安全条件分析一、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一)水文地质资料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依据地质报告,井田划分了三个含(隔)水层(段),即:第四系冲洪积孔隙潜水强含水层(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孔隙裂隙承压中等富水含水层(Ⅱ)、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弱含水层(Ⅲ)。本区属中山地形,基岩裸露,第四系覆盖较少,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井田范围内地表无常年流动的地表水。区内气候干燥,蒸发强于降水。井田南部边界之外的白杨沟河及河床孔隙潜水是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孔隙裂隙承压中等富水含水层(Ⅱ)的主要补给源。由于地层岩石裂隙不甚发育,且泥质充填、夹层较多,加之井田地质构造简单,故地下水的补给不存在直接通道和直接灌入,补给方式是按地层渗透性能进行缓慢补给。地质部门依据地层各含水层的性质(中、粗砂岩);含水层补给条件(白杨河远距离渗透性补给);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q=0.23~0.247L/s.m);渗透系数(k=0.14~0.324m/d)及矿床充水方式(顶底板直接或间接)和井下涌水量预测,综合评定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较强富水的矿床。2、断层、裂隙、陷落柱等构造的导水性井田地层总体形态为一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 10~18°左右。地质勘探没有发现断距大于 20m 的断层及大的裂隙、陷落柱及其它构造,属地层稳定,构造简单类型。通过在首采及其外围共 2.99km2的三维地震补充勘探,共发现 14 条断层。其中;落差 0~5m 的断层 12 条,落差 0~15m 的断层 1 条(DF2),落差 0~40m 的断层 1 条(DF19)。由断层性质可知,多数断层落差较小,其延展长度有限,根本涉及不到与白沟河或河床冲洪积孔隙潜水强含水层,故断层不导水。目前井下实际已揭露了落差较大的 DF2 和 DF19 断层,证实井下断层不存在导水现象。3、主要含水层水位标高和单位涌水量等参数特性及隔水层分布井田划分了三个含水层(段),即:第四系冲洪积孔隙潜水强含水层(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孔隙、裂隙承压中等富水含水层(Ⅱ)、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弱含水层(Ⅲ)。各含水层(段)特征如下:(1)第四系冲洪积孔隙潜水强含水层(Ⅰ)分布于井田南界之外白杨沟河两岸,由冲洪积砾石、卵石、砂粒组成,分选性差,层厚 4~18m,地下水以孔隙潜水的形式赋存于冲洪积层中,主要受白杨河水的渗漏补给,次为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埋深 0.98~2.08m,水量丰富。据《新疆呼图壁县白杨沟煤矿详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