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一、绪论:1、农田水利: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2、农村水利: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民生活条件服务的水利措施。3、农田水利状况:农田中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状态、变化规律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的总称。第二章:1、土壤水的分类:吸着水(吸湿水& 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2、凋萎系数: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焉点。田间持水量: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3、区别涝灾和滞害:涝:降水过多形成田面积水并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渍害: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4、农田水分消耗的3 条途径: 1.植物蒸腾 2.株间蒸发 3.深层渗漏3 个方程式:植物蒸腾量 +株间蒸发量 =腾发量 =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 +渗漏量 =田间耗水量作物需水量 =田间耗水量5、需水临界期:作物全生育期中因需水得不到满足时最易影响生长发育并导致最大减产的时期。6、α 及 k 值法的适用条件:(1)“α ”值法基本公式:E T=α E 0 或ET=aE0 +b 式中:E T ——某时段内作物田间需水量,mm E0 ——与E T 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mm;α ——需水系数或称蒸发系数。a,b—— 经验常数。(2)“K ”值法基本公式:E T=KY 或ET=KYn +c 式中 :ET—— 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m3/亩Y—— 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亩; K—— 以产量为指标的需水系数,m3/kg;n、c —— 分别为经验指数和常数。7、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的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的总称。8、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在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量。9、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10、水稻充分灌溉制度的基本方程式及原则:(一)泡田定额计算公式: M1=0.667(h0+S1+e1t1-P1)式中 : M1 —— 泡田定额, m3/亩;h0 —— 插秧时田面所需水深,mm;S1 —— 泡田期渗漏量,mm;t1 —— 泡田期的天数,d, e1 —— t1 时期内水田田面平均蒸发强度,mm/d ;P1 —— t1 时期内的降雨量,mm。二)生育期灌溉制度1、水量平衡方程h1+ P+m-WC -d = h2 式中: h1、h2—— 时段初、末田面水层深度,mm ;P—— 时段内降雨量,mm;d—— 时段排水量, mm;m—— 时段灌水量, mm; W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