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实验目的1. 测定环己烷的凝固点降低值,计算萘的分子量。2. 掌握溶液凝固点的测量技术,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质的理解。3. 技能要求:掌握冰点降低测定管、数字温差仪的使用方法,实验数据的作图处理方法。二、实验原理1、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量的原理化合物的分子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分子量是一种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方法。稀溶液有依数性,凝固点降低是依数性的一种表现。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对析出物是纯溶剂的体系)与溶液中物质的摩尔分数的关系式为:Δ T=Tf* - Tf = Kf mB (1)*式中, Tf* 为纯溶剂的凝固点,Tf 为溶液的凝固点,mB为溶液中溶质B 的质量摩尔浓度,Kf为溶剂的质量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它的数值仅与溶剂的性质有关。已知某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Kf, 并测得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Δ T,若称取一定量的溶质WB(g) 和溶剂 WA(g) ,配成稀溶液,则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mB为: (2)将(2) 式代入 (1) 式,则: (3)因此,只要称得一定量的溶质(WB)和溶剂( WA)配成一稀溶液,分别测纯溶剂和稀溶液的凝固点,求得Δ Tf,再查得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代入( 3) 式即可求得溶质的摩尔质量。* 当溶质在溶液里有解离、缔合、溶剂化或形成配合物等情况时,不适用上式计算,一般只适用于强电解质稀溶液。2、凝固点测量原理纯溶剂的凝固点是它的液相和固相共存时的平衡温度。若将纯溶剂缓慢冷却,理论上得到它的步冷曲线如图中的 A , 但实际的过程往往会发生过冷现象,液体的温度会下降到凝固点以下, 待固体析出后会慢慢放出凝固热使体系的温度回到平衡温度,待液体全部凝固之后,温度逐渐下降,如图中的B。 图中平行于横坐标的CD线所对应的温度值即为纯溶剂的凝固点 Tf* 。溶液的凝固点是该溶液的液相与纯溶剂的固相平衡共存的温度。溶液的凝固点很难精确测量,当溶液逐渐冷却时,其步冷曲线与纯溶剂不同,如图中III 、IV 。由于有部分溶剂凝固析出, 使剩余溶液的浓度增大,因而剩余溶液与溶剂固相的平衡温度也在下降,冷却曲线不会出现 “平阶”,而是出现一转折点,该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凝固点(III曲线的形状) 。当出现过冷时,则出现图IV 的形状,此时可以将温度回升的最高值近似的作为溶液的凝固点。3、测量过程中过冷的影响在测量过程中, 析出的固体越少越好,以减少溶液浓度的变化,才能准确测定溶液的凝固点。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