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1 欢迎下载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 附带解决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对被害人或国家、集体造成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1、刑事诉讼:在我国,刑事诉讼是指公检法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 查证、核实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是否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以及应当受到何种刑事处罚的活动。2、刑事诉讼法: 国家制定的调整公检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3、回避: 是指,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 不得参与办理该案件或者参与该案的其他诉讼活动的行为。4、被害人: 人身财产以及其他权益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5、自诉人: 是指在自诉案件中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请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人。6、送达:公安司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手续,将诉讼文件送交诉讼参与人以及有关单位的活动。7、犯罪嫌疑人在立案侦查和审查阶段中,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8、被告人 是指因涉嫌犯罪被检察机关或自诉人正式向审判机关提起诉讼,要求审判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人。9、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由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或主要诉讼阶段,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10、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依法针对控方面的指控,根据事实和法律,从实体上和程序上,提出有利于被指控人的证据和意见,论证控方的指控不能成立, 维护被指控人的合法权益, 使其免受不公正对待和处理的一系列诉讼行为的总合。11、立案管辖: 又称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12、审判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 包括各级人民法院之间、 普通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13、管辖:是指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依照法律规定立案受理刑事案件以及人民法院系统内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分工制度。14、诉讼证据: 公检法、当事人等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并审查核实,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15、证据力: 是指证据依法能够成为法律上的证据的资格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