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题材板块的延续性?大多数人想知道如何判断一个题材是否有持续性,换一句话说,其实是想知道,我买的股票是不是还能接着涨,判断一个题材的持续性,本质上,就是判断一个题材是否还能接着涨,本质上,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不是我故弄玄虚。而是,它确实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博弈是筹码博弈。而博弈的背后,就是思维的交锋。(看空或看多)所以,今天这个话题,非常的形而上。这篇文章,无法告诉你具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能给你提供如何看待对错的思维模式。前提共识:板块题材的驱动力是什么。两个字就能解答:合力。区别于,合力思维还有就是庄控思维(主力思维)只有你在内心深处认可,这种超短题材驱动的是无数个机构,游资,大妈,散户,博弈中产生合力行为,而不是一个控制一切的庄家或者主力推动的,那我们才好继续往下讲。在这里我就不具体辩论,我就直接先下结论,并以此结论为前提:短线驱动题材上涨的是一种合力行为,而不是庄家的控盘行为。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第一个角度:常事与理想化推演这个说来简单,但是特别准,就是前提是,你的有常识以前有个笑话:一个人炒股了,那他得精通各行各业。其实是,不需要精通,但是得有基本的判断。举个例子:如何理解锂电池这个板块超好的持续性?因为很简单,未来电动车如果能够取代现在的车,那么市场空间将有多大?所以,这就是是个超级题材啊。而人工智能就更是了,超级题材是可以很轻易的预判的,那么稍微小一点的题材呢?也是如此,只是更难一些,比如说09 年的甲流,当时闹得很凶,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观众认为有非典一样的可能性。非典,多严重啊,所以甲流这是个超级题材啊。也就是说,我们得到第一个重要的思维落脚点:理想化推演。大家都知道炒股是炒未来。所谓炒未来,就是并不关心未来真正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是关心当下来看,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然后把这种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提前兑现了。这就是炒题材的本质。所以我们来看一些大题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一带一路,雄安新区,自贸区,互联网金融等等。这些题材如果按照理想化推演,都是能够改变当下格局的超级大题材。所以就存在被爆炒的空间。被爆炒,也就意味着持续性。我来大概量化一下,一个超级题材炒作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概念初次提出的朦胧期。这个时期不用太多关注基本面的东西,基本上沾边的票都能炒,并不需要太强的基本面,主要还是看各种机缘巧合的市场选择,大多时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