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一、学生目的我们生活的地球资源在不断的人类的破环,为了我们的明天, 我们应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珍惜。同时由于学生在本学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经历了多次探索性学习, 所以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探索、研究能力,基本适应了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一定的知识以及能力基础。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需要学生综合本学期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去获得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进一步的理解,体会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实验、想像、分析、猜测、交流、推理和反思等一系列过程, 综合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字母表示数以及用代数式的值去推断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 从而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及创新能力, 并且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事必求真的科学精神,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鉴于此,本小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空间观念与符号感;3.通过借助已有的信息去推断事物变化的趋势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4.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体验数学活动是一个整体;5.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6.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由三个教学环节组成, 它们是①提出问题, 学生动手制作; ②分组合作,探索体积变化;③展示交流,教师归纳小结。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第一环节提出问题,学生动手制作活动内容:教师提出问题:(1)如何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请你动手试试看。(课前准备: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前准备边长均为20cm的正方形纸片和剪刀)如果学生有困难,可请学生先思考下面三个问题:1、你能否画出无盖长方体展开后的形状?2、怎样将正方形的纸片剪成这种形状?3、剪去的部分是什么形状 ? 找到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后请你再动手剪一剪,折一折。(2)和你的同桌相比,谁制成的长方体纸盒的体积较大?活动目的: 让学生通过剪、 折等动手操作活动, 使他们对正方形纸片将要做成的纸盒进行想像及考察, 感受纸盒的长、 宽、高和原来的纸片的边长以及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