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剪一剪拼一拼”教学设计及点评一、课标要求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感受无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知识之间的关联,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通过小组讨论,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 经历“剪一剪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感受无理数在数学内部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2. 在活动的过程中, 学会理性的思考, 积累活动的经验, 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图形的剪拼,充分感受无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三、教学过程(一)设计思路本课选自《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九年级全一册),按照“活动热身—活动过程—活动升华—活动收获”的设计思路. 首先从生活中“如何在塑料棒上剪出长度为 1dm的一段”开始,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进而让学生在正方形网格上画出长为无理数的线段,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为图形的剪拼找裁剪线作铺垫; 接着以小组活动的形式, 通过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图形的剪拼; 最后,提出一个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设计解决这个问题的数学方案, 从而感受图形剪拼的价值,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要始终引导学生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再进行剪拼,这样可减少“无序”的尝试,使过程得以优化,规律得以揭示 . 2 (二)教学媒体刻度尺、圆规、剪刀、固体胶、材料纸等.(三)教学流程1. 活动热身(1)如何在塑料棒上剪出长度为1dm的一段? 2.5dm?(2)如何在塑料棒上剪出长度为2 dm的一段?图 1 点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 教者让学生经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把塑料棒看成一条线段,用刻度尺先量后剪. 其中整数、小数都可以直接先量后剪,但无理数无法借助刻度尺准确度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有学生用 1.4 或 1.414 等近似值来代替2 完成裁剪,教师要及时告知学生:1.4 或 1.414 等是2 的近似值,虽然我们经常用有理数近似的表示无理数, 但它们不是准确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