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滕王阁序有感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其中,“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 王勃是一个才华横溢而又充满着豪情壮志的诗人,因为现实社会的环境和遭遇,终其一生也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一生而积极进取,却往往收获在郁郁不平的季节,尽管诗人的炽热情怀和穷且益坚的执着令人钦佩,但是诗人要表现的,更为强烈的却是他的才华施展。可惜是人生无常,命运多舛,唯以滕王阁序的怨艾嗟叹,借以“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言志寄托。 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随后王勃欲看望父亲而辞别,帅赠百缣,于是他举帆去,到炎方时,舟入洋海,不幸溺水身亡,时年二十九。 人虽离去,而作品却千古流传,永垂不朽。诗人借景抒怀,以骈体文之精彩,抒词彩之绚烂。试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好一卷壮阔空前的胭红画面,好一曲清寂断肠的归舟唱晚,写尽了秋水苍凉。第 1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