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传统与创新:把吉高山汉古法造纸与旅游开发研究VIP免费

传统与创新:把吉高山汉古法造纸与旅游开发研究_第1页
1/16
传统与创新:把吉高山汉古法造纸与旅游开发研究_第2页
2/16
传统与创新:把吉高山汉古法造纸与旅游开发研究_第3页
3/16
★毛竹为把吉村造纸的主要原料。一、把吉高山汉村落的自然地理、历史概况和农民生计把吉村是位于广西西北部乐业县著名的旅游胜地“大石围天坑”边缘的一个自然村落,东南距乐业县城约 15 公里。这里地形崎岖,属云贵高原东南麓,海拔 1200 米以上,有一条小溪绕村而过。农民建住房在山腰上,一般用圆木头、长方板方等材料。该村现有人口 64 户,332 人。据该村村民张德魁(男,58 岁)介绍说:该村以张姓为主,祖籍湖北施恩县(疑为恩施县),祖先因战乱逃来此地,现在已传有十一代人了。据我们实地考察,把吉村北侧山旁现存有其第二代祖先张桥祯的墓葬一座。该墓保存完好,规模 较 大 , 约 长470cm , 正 面 宽410cm , 高 出 地 面265cm。墓碑上有碑文介绍张桥祯来自“湖北施南府”,并刻有“大清道光二拾二年岁次壬寅十 一 月 十 二 日 立碑”字样,据此可知,把吉村张姓来自湖北施南府。清代施南府为雍正十三年(1735)置,治恩施(今市),辖今湖北建始、恩施、宣恩、利川等县市。因此,该村张姓始祖迁来之年代当在清朝道光二十二年(1842)以前,距今已有 160 多年以上的历史了。把吉村汉族因居住于高山,被当地人称为“高山汉”。其主要生计以农业为主,林业和畜牧业生产也占一定的比重。村里现有耕地面积 139 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和油菜籽、大白菜、圆白菜、梨子等经济作用;林业生产油桐籽、毛竹、八角、板栗、核桃等;畜牧业是饲养牛、马、鸡等牲畜。造纸业在该村占有一定的比例有 6 户。张德魁是该村一位有 30 多年造纸经验的纸匠,其祖先三代都以造纸和种田为生。张德魁介绍说,当地造纸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村中造纸户造出的纸过去在乐业、烟棚、刷把等圩场上出售,有时候也有批发商前来收购,现造纸户年均造纸收入可达人民币2000~3000 元左右,其中张德魁家一年造纸收入可达 10000 元,是远近闻名的造纸户。二、把吉古法造纸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把吉村现存的造纸户已经不多,仅有 6 户而已。其造纸作坊是一敞开式的木棚,用树皮、茅草之类盖顶,约长 414cm,宽330cm,高 360cm。造纸作坊的地点通常被选择在村边半山腰的斜坡上,离泉水水源较近之处。水是造纸必需的重要助剂,从竹子的浸泡到抄纸的完成,几乎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不能造纸。据该村张德魁、张教(男,25 岁)的介绍并结合本人作者的实地观察,把吉村法造纸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较为复杂,主要有 8...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传统与创新:把吉高山汉古法造纸与旅游开发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