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导论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2、农业生产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技术活动、经济活动。3、技术的含义: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4、技术的属性: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化属性(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和中介属性。 5、技术进步的作用:在经济增长中,硬技术的投入往往以(资金量)的大小表示。而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数量)表示。6、技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微观问题和宏观问题7、农业技术经济学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8、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在性质上是(经济科学),但其结构特征则表现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有很强的(综合性)。9、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1)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以及价值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2)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国际、国家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学问题。—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部门、地区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企业、事业单位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3)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 —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包括的内容:农业技术经济模型、技术经济方法、技术经济史、技术经济学说史。—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有:种植业技术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林业技术经济学等。10、领会: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综合性(研究技术与经济的关系问题)、系统性(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数量性(以量的分析为主,进行定量计算)、比较性、预测性、决策性 、优选性。第二章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消耗是指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耗(包括种子、肥料、水、电、农机具、仓库、建筑物等)和活劳动消耗(指掌握一定生产技能或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人实际消耗的劳动量) ;且活劳动只能消耗,不能占用。2、经济效果: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包括社会劳动节约程度、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程度。(识记)——经济效果是经济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是经济效果的延伸和扩展。3、技术效果包括:中间效果和终极效果。(只有自然属性不具有经济属性)——评价技术中间效果的指标:研究肥料利用率,全价饲料配合比例,种子发芽率,农机作业合格率。特点是没有劳动产品。——评价技术终极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