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中国工业地产发展综述及趋势预测一、2006 年中国工业地产发展现状1. 本年度工业地产土地价值增长迅速,第一季度增长幅度首次超过其他类型用地2006 年第三季度工业地价水平为 492 元/平方米,增长率0.97%;与 2005 年同期相比,2006 年第三季度工业地价增幅提高0.67 个百分点(2005 年第三季度工业地价增长率水平为 0.30%)。同期商业、居住地价水平分别为 2526 元/平方米、1686 元/平方米,同比增长 0.38、0.57 个百分点。2006 年全国城市总体地价增长率同期水平比较(%)资料来源:国土资源部地价动态监测系统由于政策对工业用地出让的规范,工业用地市场价格的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工业土地价值开始在市场中有所体现。2006 年全国城市分用途平均地价增长率比较(%)2006 年第一季度,工业用地的价格增幅同比出现比较明显的增长,增长幅度首次超过其他类型的用地显示,首先政策调控使工业用地走向了市场化;其次是新的工业用地开发投资增长出现了较大的提升。而且,全国工业用地不管是售价还是租金都在节节攀升,拿上海来讲,第三季度内上全市平均工业用地报价环比快速上涨14.5%,为 105.2 美元/平方米。同期,厂房平均租金报价环比上升4.97%,至 4.78 美元/平方米/月。2. 产业地产升温,全国大部分地区现有开发区土地存量不足开发区作为主要的工业集中用地,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考验,一方面,国家宏观政策加强对开发区和工业园的调控力度,清理整顿开发区,致使大量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关闭;另一方面,保留下来的开发区也普遍存在用地空间不足的问题,未来的发展空间受限。北京原有近千家开发区和工业园,经审核后已正式批准保留的仅27 家。去年北京市批复开发区详细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 8067 公顷,其中绝大多数已经出让给企业,到 2006 年 8 月份可出让和租赁的工业土地面积只有 2481 公顷,工业用地量趋于紧张,多数开发区已面临“无地可用”的窘境。 上海、重庆等地的工业园区同样面临无地的困境。上海市松江、青浦、嘉定等主要工业园区已基本无地可售,市场上对工业用地的争夺到了激烈的程度,甚至出现了 200 家客户争夺 100 亩的土地的场景。根据重庆市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到 2010 年重庆市工业用地只有 66 万亩,截至 2006 年 5 月底,工业用地供应指标已基本用完。 而造成开发区土地存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开发区规划面积与产业发展的矛盾。部分开发区随着入区企业增多,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