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天威英利:向左还是向右(职场经验)曾经推动尚德制造财宝神话的力量,将再度解放天威英利还是会成为它的枷锁?如同尚德之于无锡,天威英利也正成为保定这座古城的名片,关于它们的消息甚至会成为所在城市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两个企业惊人的相似:同处太阳能产业,5 年来在产能规模上你追我赶;同在纽交所上市;两家公司的创始人施正荣和苗连生都对一个叫胡润的人没什么好印象,因为他们先后被拉上了富豪榜。然而,也许最大的共同点是它们的出身,在其命悬一线的成长期,都曾经接受过来自国有企业的注资——在光伏发电这个高投入、高风险、与政策扶持密切相关的行业中,类似做法相当普遍。但是,尚德上市后国有股东选择了退出和远离,而天威英利则陷入相反局面。尚德的崛起制造了一种行政之手“功成身退”的模式,天威英利是否有可能成为另一种令人遗憾的模式?向左走,向右走2024 年,同样出于企业生存的必定选择,施正荣和苗连生走向了两个方向。一个离国有股东越来越远,另一个则相反1987 年,自部队转业 6 年的苗连生创建英利,最初做化妆品生意,代理羽西,之后还卖过绿色蔬菜、弱碱性电解水。在那些看似低端的商业尝试中,他已表现出日后成为出色商人的气质:精力旺盛,能游刃有余地达到目的,敢于尝试也敢于放弃。仅靠卖化妆品,英利已经拥有了 2 个亿的年销售额,苗连生却感觉“越来越没意思”。1993 年,他从日本引进了一条太阳能霓虹灯生产线,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新能源概念。“那时全国做太阳能相关产业的一共没几个人,参加国际会议,同行业一共才来 100 来人。”苗连生向《中国企业家》回忆,此后他将多年积累的全部身家逐渐转移到光伏发电领域。1996 年,苗连生就看准了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太阳能项目,其时尚德创始人施正荣还在澳大利亚求学。中国光伏电池项目有专项拨款,但只能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发放,作为民营企业英利当时根本没有获得贷款的机会。无奈之下,苗将公司重组,1998 年成立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向保定高新区管委会下的一个投资公司出让 60%股份。“当时与英利约好,是国有控股民营机制,我们不干涉企业经营。”保定高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新区管委会主任马学禄说。对了解尚德的人来说,这是相当熟悉的一幕,也正是无锡市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启动了施正荣的类似的梦想。1999 年,英利新能源中标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四川阿坝太阳能送电到乡的承建权,其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一期工程生产线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