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协调员( 三级 ) 模拟题一、判断题1、劳动争议证据规则的特别规定包括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当事人举证责任分配、证明标准等。(√ )2、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3、劳动争议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也包括劳动争议仲裁机关。(×)4、仲裁即是“公断”或居中裁断,是等同于司法制度的争议处理制度。(×)5、劳动争议调解原则有:当事人自愿原则、及时调解原则、依法调解原则、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的权利原则。 (√)6、因企业开除、除名、辞职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范围。(√)7、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有企业劳动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8、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必须要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9、员工申诉方式有来访、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10、员工申诉受理应由用人单位根据员工申诉事项的性质、危害程度以及内部机构职能,由专门部门负责受理,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进行协查与配合处理。(√)11、员工申诉是员工在单位内将工作中的抱怨、争议和纠纷通过设定的程序公开表达寻求解决的行为。(√)12、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可以选择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也可以选择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的方式维护权利。 (√)13、以调解方式协调劳动关系是中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核心制度。√14、计划经济时代的劳动争议主要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处理的信访原则予以处理。(√)15、民事争议的主体是平等主体,劳动争议主体是非完全平等主体。(√)16、民事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的涉及劳动权利义务关系。(×)17、劳动争议只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争议。(×)18、工会对于用人单位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只需要履行程序上的备案程序,而没有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的权利。(×)19、对于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员工,可以视其之前对企业的贡献,在处罚时实行“功过相抵”的原则,相应减轻他应该受到的处罚,以实现公平。(×)20、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一般应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内部规定或者重大事项。(×)21、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主体,可以是企业的任何一个行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