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各位代表。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2007年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7年计划执行情况2007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党的十七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发展以酒业为引领的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工业集中发展区,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改革开放,更加重视社会和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速加快、效益提高、协调性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一)经济增长呈现加速态势,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xx市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逐季上扬,全年完成403.8亿元,同比增长15.3%,分别超计划33.8亿元、3.3个百分点;人均gdp完成9472元,同比增长14.5%。工业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61.4亿元,同比增长2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9.2亿元,同比增长34.2%,分别超计划19.2亿元、13.2个百分点。按照“优势优先、重点突破”的要求,我市把2007年确定为酒业发展年,出台了加快酒业发展的21条意见,设立了酒业发展基金5000万元、酒业发展担保基金1亿元。全市首批18家酒类“小巨人”企业已与泸州兴泸信用担保公司、农业发展银行签订了担保贷款协议,融资1.7亿元。“酒业发展年”成效显著,全市规模以上酒类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6.2亿元,同比增长49.9%,拉动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以酒业为引领,化工、机械、能源等优势产业增势强劲,完成增加值99.1亿元,同比增长32.2%,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2.7%。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巩固和提升。尽管我市遭遇了20年第1页共16页一遇的持续区域性特大暴雨、突发猪蓝耳病、稻飞虱病疫情,农村经济仍然保持稳步增长。全市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45.8亿元,同比增长5%;粮食总产197.4万吨,同比增长3.2%;出栏生猪507.9万头,同比增长8.1%。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优质稻、优质甜橙、荔枝等产业带和商品蔬菜、林竹、烤烟等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新发展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农村专合组织达到526个,带动农户30多万户。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旅游组织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3亿元,同比增长17.4%,分别超计划7.3亿元、5.4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总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26.1%,分别超计划3.2亿元、9.1个百分点。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凸显,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泸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017.3万吨,集装箱运输5.2万标箱,分别增长1.7%和37%。丹麦马世基、法国达飞等世界级的海船公司和在川投资的日本丰田、神钢等知名企业纷纷选择泸州港周转货物。泸州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扩建已完工,新开工了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了集装箱码头进港铁路的预可研编制和立项。(二)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发展方式转变初见成效。全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3亿元,同口径增长33.8%,分别超计划3.5亿元、2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48.9%;实现净利润32.2亿元,同比增长73.2%;产销形势明显好转,产销率达到98.4%,提高了2.3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取得初步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加强。gdp综合能耗完成1.66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4.2%,分别超计划0.01吨标煤/万元、0.2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三大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总量控制目标。强化工业节能,建立了高耗能行业新开工项目报告制度,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对全市27户年耗煤1万吨标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工作;实施了泸天化硝酸装置、泸州热电公司供热锅炉等一批节能技改项目。重点开展工业污染源整治,限期治理了19家工业污染超标排放企业,取缔死灰复燃的“十五小”和“新五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