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二)”课程设计要求一、课程设计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首先确定用户对象,描述用户业务现状。2、数据库设计。设计E_R模型,设计关系数据。3、系统实现。基于SQLSERVER环境,建立数据库,建立相应的表和视图,建立表间联系,实现各种数据约束。4、调试运行。输入测试数据,进行调试分析,纠正错误。二、课程设计文档要求1、根据课程设计基本步骤组织文档。2、系统开发目的。确定系统应用环境,及系统开发目的。3、系统概述。确定用户对象,描述用户业务现状,确定系统功能。4、数据模型设计。由用户业务需求得出数据E_R模型。5、数据库设计。由E_R模型转换成数据表,建立表间联系。规范表设计至3NF(如有特殊情况未达到3NF需说明理由)。6、数据库实现。基或SQLSERVER环境,建立数据库,建立数据表,建立表间联系,实现各种数据约束。7、调试运行说明。输入测试数据进行调试分析,给出调试运行的有关情况说明。8、总结。总结个人在本次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9、成绩评定表。三、课程设计具体实施办法1、第13周由任课老师给出数据库课程设计题目,每位同学按照自己学号的最后二位选择相应的题目,每人一题。2、17周结束前将所有设计结果交任课老师。3、课程设计提交的具体内容:课程设计文档(每人一份打印稿+电子档,文件命名规则:学号+姓名)、课程设计数据库文件(文件命名规则:学号+姓名)。由课代表将所有打印稿和电子档(全班刻一张光盘,含文档和数据库)收齐后在规定时间内统一交任课老师。逾期不交者视为弃考,按学校相关规定参加重修或者重新分配题目参加补考。4、期终考核成绩构成:总计100分,课程设计占70%,平时成绩占30%。四、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1.评分采用等级制,分为五个等次,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2.课程设计报告的评分内容分五大部分,分别为报告文档、算法分析、程序实现、结果分析、实验总结等。3.分别评出上述五部分的等级,再确定综合等级作为最后成绩。4.综合等级评定办法:a.以下情况可评为优:五部分全为优的;五部分有4个优且其它部分均达到及格的;五部分有3个优且其它部分均达到中的;五部分中有2个优且其它部分均达到良的。b.以下情况应评为不及格:五部分有1个不及格且其它部分没有一个优的;五部分有2个以上不及格的。c.不在优和不及格之列的,良、中、及格等级的评定可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实际情况,酌情考虑、综合评定。5.五部分具体要求及评分表见附件B(该表学生应附在课程设计报告中,最后一页)。五、课题设计选题题目题目姓名学号题目姓名学号1书店购销管理数据库41城市人口消费水平子系统2高校人事管理子系统42农村人口收支状况子系统3高校工资管理子系统43某地区人力资源统计子系统4高校设备管理子系统44某地区水资源统计子系统5科研信息管理子系统45某地区气象信息子系统6超市商品管理子系统46城市教育发展状态子系统7超市销售管理子系统47农村教育发展状态子系统8超市人事管理子系统48城市网络发展状态子系统9超市采购管理子系统49网络信息名词统计子系统10酒店客房管理子系统50城市就业情况统计子系统11酒店服务管理子系统51城市适龄青年受教育子系统12小区物业管理子系统52医院职工管理子系统13小区户籍管理子系统53医院药品管理子系统14汽车出租管理子系统54医院设备管理子系统15驾驶证管理子系统55医院门诊管理子系统16车辆牌照管理子系统56医院处方管理子系统17车辆违章管理子系统57医院住院管理子系统18图书资料管理子系统58装修公司装修产品子系统19借书证管理子系统59装修公司客户统计子系统20图书采购管理子系统60艺术作品信息统计子系统21图书入库管理子系统61古籍文献信息统计子系统22图书借还管理子系统62学生学籍注册子系统23教师基本情况子系统63学生成绩管理子系统24教师授课情况子系统64系部专业和班级管理子系统25职工基本情况子系统65学生宿舍管理子系统26职工工资管理子系统66教师管理子系统27学生基本情况子系统67课程管理子系统28学生宿舍管理子系统68教学设备管理子系统29学生成绩管理子系统69餐卡发放、冲值管理子系统30学生学籍管理子系统70餐卡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