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联想涅槃》》有感 在皎洁的月光下快速冲顶 文|frank 好久没有一本书如同《《联想涅槃》》般读的迫切,不仅仅是因为周二拿到书,周五作者李鸿谷先生就到济南品聚书吧做分享,希望能通读后与李老师有更深入的沟通。也不仅仅是因为十年前自己经历过联想的 4 面之后最终没有选择联想的offer;更多的可能是我们这个年龄层次的人对联想、海尔、华为等各领域领军企业一种深深的品牌情结。 12 年前非典肆虐时,走出了大学校门。当时还没有苹果手机,最高大上的配置是 ibm 的笔记本,冷峻的黑色(一如乔布斯至繁即为至简的设计理念)闪耀着诱人的光芒。那时最羡慕的是那帮进入华为的技术猿,挎着 ibm 的电脑,抱怨着"不是在割接,就是在去割接的路上",但有 tm 说不出的暗爽。 公司不给配,自己还买不起的同学们大多搞个 ibm 的电脑包背着,哪怕里面放的是一堆公司简介,抑或没吃完的煎饼果子和半瓶纯净水,但是商务人士的感觉就出来了。读了《联想涅槃》发现,其实在 2003 年 ibm 已经着手出售他的 pc 了。联想就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收购了 ibm. 一时间舆论哗然,蛇吞象的论调似乎成为主流。但十年之后,联想不仅顺利整合下 ibm 的国际化团队和市场,而且交出了 pc 市场全球占有率第一的完美答卷,联想并购 ibm 实现国际化之路可以说涅槃成功。 《联想涅槃》的可读性很强。今年年初读三联生活周刊撰稿人土摩托的《人造恐慌》时,对其实地考察美国、巴西、阿根廷等诸多国家,深度访谈全球转基因政策制定者、科学家、农产品经销商、农民的严谨精神大为惊叹。 《联想涅槃》同样如此。李鸿谷老师采访了包括柳传志、杨元庆、ibm 前 ceo 彭明盛等业界领袖,安谋前 cto/coo 都铎·布朗、惠普副总裁丁利生、tpg 创始合伙人吉姆·考特、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顾维廉、中国网通前 ceo 田溯宁等联想董事,以及数十位联想高管。真实客观的再现了联想十第 1 页 共 5 页年国际化之路的步履维艰。对并购过程中 ibm 的 termsheet 核定,投行、咨询公司的外部选择与支持、中美两国、证监会、港交所对交易的审批、交易合同的拟定与付款方式、企业之间的资源重组与文化融合,这本书都以非常客观的视角真实的再现了联想国际化步履维艰的每一个细节,绝对称得上中国企业全球化教科书---当之无愧。 探讨下涅槃的原因: 在分析成功原因之前不妨先看看在联想多元化战略复盘讨论时候,对并购 ibm 的可能性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