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电解抛光技术VIP免费

电解抛光技术_第1页
1/7
电解抛光技术_第2页
2/7
电解抛光技术_第3页
3/7
影响电解抛光效果的主要因素:一、电解抛光电解液,电解液选用的合理与否是直接影响电解抛光效果的最基本因素之一。1 扩散系数小,黏度大。2 易与溶解下来的金属离子形成扩散速度更小的多核聚合配合物。本身是一种黏膜稠的酸。二、电解抛光电流密度和电压,通常应控制在极限扩散电流控制区,中阳极极化曲线的平坦区。1 低于此区的电流密度时,表面会出现腐蚀。2 高于此电流密度区时,因有氧气析出,表面易出现气孔、麻点或条纹。3 平坦区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温度、配位剂的浓度和添加剂的种类而变化。三、温度,温度对阳极极化曲线的影响曲线。1 电解液温度升高,极限扩散电流逐渐增大,当温度高于 90 度时,表面抛光的起始电流密度大,阳极铜片的溶解速度过快,因而铜片表面易生成点状或条状腐蚀。2 当电解液温度低于 60 度时,传质过程慢,抛光的起始电流密度太低,阳极铜片的溶解速度慢,溶解下来的离子不能很快地扩散开来,容易在阳极表面形成 CU 和 HEDP 的多核配合物,使用权铜片表面出现沉淀物膜槿麻点。四、抛光时间。1 被抛光零件的材质及其表面的预处理程度。2 阳、阴极间的距离。3 电解液的抛光性能及温度。4 电抛光过程使用的阳极电流密度的大小及槽电压的高低。5 工艺上对抛光表面光亮度的要求等。五、阳极、阴极极间距离。1 便于调整电流密度到工艺规范,并尽量使抛光件表面的电流密度分布得均匀一致些。2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因电解液浓度高、电阻大、耗电量较大。3 阴极产生的气体搅拌是否已破坏了黏液层,降低了抛光效果。六、抛光前工件表面状态及金相组织。1 被抛光工件表面的金相组织越均匀,越细密,(如纯金属)越有利于抛光过程的进行,而且抛光效果也越好。2 被抛光工件的材料为合金,特别是多组分合金时,抛光工艺的控制比较麻烦。3 当被抛光工件的金相组织不均匀,特别是含有非金属万分时,就会使电抛光体系呈现出不一致的电化学敏感性。4 工件在抛光前表面处理得越干净越细密,越有利于电抛光过程的进行,越容易获得预期的抛光效果。不锈钢电解抛光技术专题一.电解抛光原理:电解抛光(electro-polishing)也称电抛光,是利用阳极在电解池中所产生的电化学溶解现象,使阳极上的微观凸起部分发生选择性溶解以形成平滑表面的方法。它是一个复杂的阳极氧化过程,伴随着工件表面的溶解和和氧化,但又不同于阳极氧化。电解抛光的抛光机理是:1.黏膜理论:电解抛光在一定的条件下,金属阳极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电解抛光技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