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围岩隧道预防坍方安全施工技术 目前在建隧道 6600 公里,已规划建设隧道 7600 公里,隧道呈现“三多”特点(隧道数量多、长大隧道多、风险隧道多)。其中软弱围岩隧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除地质条件差,还会遇到断面大、埋深浅、下穿公路或建筑物等情况,从而使施工更加复杂,难度更大。目前,由于技术措施不合理、施工方法不当、施工工艺不到位、现场管理薄弱等环节的诸多问题,造成了大量的隧道变形和坍方事故,损失巨大,教训深刻。如何提高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水平,预防变形和坍方,确保施工安全,其核心是抓住软弱围岩隧道工程特点,落实好“三超前、四到位、一强化”施工技术关键环节。 (1)三超前:超前预报、超前加固、超前支护 (2)四到位:工法选择到位、支护措施到位、快速封闭到位、衬砌跟进到位 (3)一强化:强化量测1 软弱围岩隧道变形、坍方事故案例1.1 事故案例郑西客专南山口隧道大坍方(2007 年 7 月 15 日发生)。坍方段埋深 86 米,地质为强风化粉砂岩及卵石土,采取台阶法施工。掌子面初期支护首先出现掉块、开裂,3 天后发生大坍方,坍方长度 146 米,洞内初期支护全部破坏,造成地表房屋开裂,经济损失较大。坍方原因:快速封闭不到位、衬砌跟进不到位、量测未到位。(上台阶开挖 83 米,仰拱距掌子面 126 米,二衬距掌子面 146 米)。 南三口隧道大塌方照片上台阶83m仰拱距掌子面126m衬砌距掌子面146m43m20m大坍方146mÄ ÏÉ ½¿ ÚË íµ À´ óÌ ®· ½Ê ¾ÒâÍ ¼贵广铁路东科岭隧道涌砂坍方(2010 年 1 月 19 日发生)。坍方段埋深 21m(属浅埋),地质为向斜构造全风化花岗岩,呈砂状,开挖扰动后呈流塑状,地表为水田和常年流水水沟。进口开挖到 398 米处,掌子面施作超前小导管时,突然发生涌砂坍方,涌砂量约 800 立方,随后地面出现坍陷,坍坑直径约35 米。涌砂坍方原因:未进行超前预报、未进行超前加固、未进行超前支护 东科岭隧道涌砂坍方照片 东科岭隧道地面坍塌照片张集铁路旧堡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变形(2010 年 2 月 26 日发生)。变形段隧道埋深约 300 米,地质为麻粒岩夹辉绿岩脉,处于 F3 断层影响带,构造节理发育,岩体破碎。进口开挖到4136 米处,初期支护工 25b 钢架发生变形,变形速率151mm/d,随后掌子面后方 30 米范围内初期支护扭曲变形,喷射混凝土开裂、掉块,渗水量增大。该段变形原因:由于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