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十一五”是昆山经济和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巩固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本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昆山市委《关于制定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编制的,是“十一五”时期昆山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行动纲领。一、发展基础 “十五”期间,昆山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昆山之路”精神,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科教兴市、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和富民强市”五大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各项建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率先实现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 ——“十五”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五年来,通过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民营赶超战略和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全市经济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十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 730 亿元,与期初相比增长 2.6 倍,年均递增 29.5%;全口径财政收入 116.8 亿元,增长 4.8 倍,年均递增 42.1%;工业总产值 2333.2 亿元,增长 4.6 倍,年均递增 41.1%;进出口总额 330 亿美元,与期初相比增长 7.8 倍,年均递增 54.4%;累计吸收合同外资超过 110 亿美元,到帐外资 52 亿美元,比期初分别增长 6.3 倍和 6.4 倍;民营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民企数接近 15000 家,注册资本超过 220 亿元,分别比期初增长 4 倍和13 倍;启动实施服务业三年跨越计划,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由期初的 70 亿元上升到期末的 220 亿元,增长2 倍多。——“十五”是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的五年。五年来,全市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重要目标取向,按照“四个巩固发展和提升”的要求,注重招商选资,强化精细招商,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了以优质粮油、特种水产、特色蔬果为主的农业生产体系。以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依托各类园区,引进一大批科技含量较高、投资强度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内外资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