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第一中学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人琴俱亡【复习目标】1.掌握课文中重点虚、实词的意思。2.能翻译重点的句子。3. 理解课文内容。【原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一、解释下列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何以都不闻消息( )( ) 语时了不悲( )( )便索舆来奔丧( )子敬素好琴( ) 便径入坐灵床上( )弦既不调( )( )掷地云( )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 )( )( )二、翻译下列句子。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_________ 2.语时了不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_________ 三、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答:“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2.文中开始写子敬亡后,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 “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悲痛之情喷薄而出, 因此“恸绝良久”。所以子猷前后的表现不矛盾。3.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答:一 是子猷本身当时病势严重。二 是因自己的骨肉兄弟之死而极度悲伤。4.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学校网址: http://www.jsyzyz.co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