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和《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艺术成就很高的名作。 • 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 • 关于王实甫的评论资料:• 1 、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风月营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官伎聚集的教坊 , 上演杂剧的勾栏 )• 2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 , 是位不得志的落拓文人 。编撰杂剧 13 种 ,只有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 贩茶船 》、《 芙蓉亭 》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 王实甫的戏曲语言以富于文采为特色,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谐统一。这在《长亭送别》一折中尤为突出。 “ 西厢”故事的演变( 1 )• 唐 · 元稹《莺莺传》• 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 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成宠娇,不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谬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 西厢”故事的演变( 2 )• 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 << 西厢记诸宫调 世称《董西厢》。约五万言,用了一百九十多个套数,实际上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诗或诗体小说。它虽然取材于《莺莺传》,但在主题思想、情节安排、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是一部具有独创性的新作。 “ 西厢”故事的演变( 3 )• 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又将其改编成杂剧《西厢记》。• 《西厢记》对传统杂剧的突破:突破四折的通例,扩展为五本二十一折;几个角色都可以唱;使用多种宫调,用韵广泛多变。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结构上:一般是一本四折,外加“楔子”。角色:旦、末、净、 ( 外 ) 、杂 ( 丑 ) 。女角称旦行,男角称末行。正末和正旦是两种主唱角色。元杂剧的剧本一般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